笔下文学 > 都市小说 > 大明狂婿 > 第35章 鹿鸣宴后,讲学受阻

第35章 鹿鸣宴后,讲学受阻(1/2)

上一章大明狂婿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当郭臻完成拜师仪式时,夜已经接近三更,程膺没有再拖时间,宣告鹿鸣宴结束。

散场之前,程膺将郭臻叫到一旁:“弘毅,接下来你有何安排?”

郭臻想了想,回道:“老师,我准备十月中旬再前往京城赶考,在这之前,我一是复习应考,二是处理一些私事。”

“十月中旬出发有些晚了,你需要留出一些时间来应对突发情况。”

“老师所言极是,那我十月初便出发。”

“复习应考时,你可以来我的府上,我既然收你做关门弟子,便会对你用心教导。”

“谢老师关心,学生处理完私事便会来老师府上,到时候要叨扰老师了。”

“无妨,我虽然担任一省提学,但平时事务并不算太多,你能来我府上,也算陪我解闷,时间挺晚的了,你回去吧!”

“是,老师回见!”

“回见!”

郭臻离开知府衙门后,没有前往魏国公府,而是径直来到了养心斋。

这时候,养心斋已经歇业关门,但里面有伙计住店看着。

郭臻拍门之后,里面传来了张振有些迷糊的声音,显然这时候张振已经入睡。

郭臻报了身份后,张振连忙打开店门,将郭臻迎了进去。

郭臻寻了张椅子坐下,然后问了张振这两天养心斋的经营情况,张振不但办事机灵,口才也不错,没用多少话语便将情况介绍清楚。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养心斋这两天的经营状况,那无论是‘一炮而红’还是‘顾客盈门’,都颇为合适。

昨天下午在养心斋前发生的奇事,随着众人口口相传,很快便散播开来。

城中许多百姓第一次听说养心斋,以及养心斋“非穿儒衫戴青衿者”不卖书的规矩,都以为奇事。

只是这种事在寻常百姓耳中,不过是一个消遣的乐子,闲聊一番后便不再在意。

在这个二十两银子就够一家人吃喝一年的时代,没有哪个普通百姓会花半年的银子买一套“华而不实”的书。

可这事在读书人耳中,却荡起了巨大的风波,有赞叹养心斋数十年坚守祖制的风骨者,也有骂养心斋哗众取宠不知变通者。

不过,不管是赞叹的读书人,还是毁骂的读书人,只要囊中稍微宽裕些,多半都会去养心斋买一套“非穿儒衫戴青衿者不卖”的书回来,看看这书到底如何。

一时间,养心斋的书,竟隐隐和“穿儒衫戴青衿者”挂上了钩,愈发扬名。

在国子监中,即使有些家资不宽裕者宁可节衣缩食,也要买上一套养心斋的书,来标榜自己读书人的雅士身份。

大明开国已有数百年,世风原本就渐起奢华,养心斋的书,便顺势成了相互攀比的象征。

而许多不学无术却多财之辈,为了妆扮身份,也愿意花费三倍的价钱,来买一套养心斋的书来装点门面。

如此一来,短短不到两天时间,养心斋卖出去的书就比之前几年卖出去的书还多。

如果不是养心斋原有不少库存,加上装修店铺时向印刷坊下了单,养心斋的书怕要供不应求了。

至于有人在养心斋发现了‘烟锁池塘柳’和‘烟沿艳檐烟燕眼’这两个千古绝对,更是惊为天人,再度引起种种热潮。

郭臻了解完养心斋的经营情况后,夸赞了张振一番,便在二楼寻了个地方睡下。

之后几天,郭臻待在广元村的家中,或是读书备考,或是教郭臻识字、练字,考中解元的荣光,以及养心斋经营的成功,似乎没能带起一丝波澜。

九月二日,陈兴来访,说国子监的‘琼林学社’邀请新科举人九月三日前往国子监讲学,当然,主要讲的应考经验。

这事推脱不得,郭臻稍作准备后,于九月三日赶到国子监。

南京的国子监占地极广,大部分建筑物要比周边的建筑物高上不少,且内部宽广,一看就知道在建造时花费了大量银子。

这次的讲学是在一处广场进行,听讲的监生们围在一处高台四周,听上面的新科举人侃侃而谈。

郭臻作为新科解元,被安排压轴出场,这本没什么,可真正轮到郭臻讲学时,却是出现了岔子。

也不知是谁暗中怂恿,上百个听讲的监生竟各拿一对卷轴拦在郭臻面前,这些卷轴打开后是一副对联,但只有一联上有字,另一联上却空空如也。

按照这些监生的说法,郭臻既是解元,又对出了‘烟锁池塘柳’这样的‘绝对’,那定然是才思敏捷,不妨对上百联,闯过关卡再讲学,当然,他们也没奢求郭臻百联全部对出,只需对出八成,便算是过关。

郭臻本意是要拒绝的,可胡坤在一旁冷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大明狂婿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