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节(1/3)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11-01-0418:20:11

现在的石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痛心疾首。

你们只看到一个中国支那,却完全忘记了我们的大敌——苏美。

在东北周围,苏军光步兵师就有14个,关东军有多少师团呢,呵呵,4个!

现在的苏军已经突飞猛进,他们一个步兵师的实力就不比日本的师团差,14打4,怎么跟他斗?

是啊,我们的机械化部队看上去很牛,在华北几无人可敌,可是在东北一带呢,关东军有200架飞机,苏军有900架,关东军有100辆坦克,苏军有800辆,只是人家的零头而已。

不说陆军,就是在上海打仗的海军也应该睁开眼醒醒,你们不是要南下吗,可是看看情报——

“九一八”之后,美国就在菲律宾和马尼拉大肆构筑地下工事,那分明也是冲着我们来的。

多田骏如今身份不同了,他不能老像做天津驻屯军司令官时那样,一味贪功,多少也得有点大局观。

听听石原所说,似乎颇有些道理,中国不可怕,可怕的还是北方的苏联,如果专盯着中国打,消耗了实力,怎么对苏备战。

于是他向稳健派跨了半步。

可是也仅半步而已,多田骏身上同样有日本人常有的那种侥幸和自大心理,他认为只要再用一下力,对华战争即可结束,到时再谈对苏备战不晚。

石原完全成了孤家寡人。

参谋总长载仁亲王眼看参谋本部和陆军省无法协调,只得亲自去皇宫晋见裕仁天皇。

裕仁如今已不记得杉山元的“一月为期”了,经过自己亲家的一番说道,一个月成了三个月,好,那就再增兵吧。

天皇既已批准,到石原这里无非是过一过程序了。

9月7日,石原在增兵计划上签了字,随即他就提出辞去作战部部长一职。

20天后,他被任命为关东军副参谋长,自此离开了日本军界的权力中枢。

终于出局了。

在一般日本人眼里,这个曾经发动“九一八”的“民族英雄”早已廉颇老矣,不再能称其为英雄。

即使重回关东军司令部,石原也很不愉快,他一直看不起那个被他称为“上等兵东条”的上司——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

石原认为东条纯属平庸之辈。

可是老天就是这么不公,平庸的上司一路春风得意,后来竟做到了首相。做了首相的东条毫不犹豫地给时任师团长一职的石原穿了小鞋,迫使这位天才的属下退出现役,到一所大学教书去了。

教的课是国防学,可是真正的日本国防其时已摇摇欲坠,而“石原教授”仍旧无可如何。

他再次引起人们注意,是日本陷入中国泥潭不能自拔之时,这时候日本人才发现,石原讲的也许是对的。

然而一切都晚了,他只能和他的那些同胞们一样,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国家一步步向失败的命运走去。

某种程度上,石原就像那个长了一对阴阳眼的占卜师,预知到了未来的灾祸,然而没有人相信他。

这个恶果其实还是他自己亲手种下的,在若干年以前,在“柳条湖”,在“九一八”。只不过当初他以为栽下的是一棵参天大树,没想到却是差点给本民族带来灭顶之灾的毒苗。

虽然是敌国,但我还是不得不承认,石原是一个颇有些远见的谋略之士,一个真正有点头脑的人。

我看到过一张石原的照片,那是年轻时候的石原,那时的他称得上英姿勃发,充满朝气。

(972)

2011-01-0510:00:50

如果我们换一个视角,这也算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吧。

这样说来,他身后的那个民族同样很悲剧。它曾经吸收了我们传统文化中很多好的东西,直到现在,还能在这个国度找到一些汉文化的痕迹。可是学了那么多,唯独没有学好中国的一句古语。这就是先贤曾经反复说过的那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石原再聪明,也没有能超越出这个局限,而这才是很多日本式悲剧的真正根源。

还是说说派去上海的那三个师团吧。

名额是三个,但其实真正出兵时,远远超出了既定数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当时中方将出兵重点转向上海,导致日军在华北战场上推进速度极快,而上海战场却处处受阻,所以不得不向上海大举增兵。

一个淞沪战役,一个南口战役,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后者半个月就结束,并占领了张北口,而前者打了这么多长时间仍然难分高下。

原本日军统帅部的视线大部分集中在华北,这时候都不由自主地转向南方。

为了对淞沪战场情况作出切实评估,参谋本部还专门派了一名参谋到上海视察。

这位参谋回来后大叫不好。

淞沪战场上的中国军队数量要远高于我们,现在还在不断增加,而且战斗力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