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节(1/2)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11-01-2119:16:13

开始日军采用晚上偷袭战术,以小队规模,装成伤兵,一面嘴里哼哼叽叽,一面向守军阵地摸来。

鬼子偷袭的阵地是一块棉花地,棉花杆比人还高,又到处都是硝烟,根本看不清楚,而且日军戴钢盔,桂军也戴钢盔,就真以为是退下来的伤兵了。

那时伤兵无数,要不受伤还拦你,一受伤连督战队都不敢拦,所以日本人便钻了空子,阵地被突破了。

阵地不能丢,只要活着,鬼子不砍你头,督阵队也得拿你是问,于是退下来的官兵又重新杀入棉花地。

这回大家学聪明了,虽然都是钢盔,但德国钢盔与日本钢盔还是有区别的,后者上面有膏药,而前者没有。

看到日本钢盔,直接拿剌刀捅就行。

一个小时后,阵地收复。

日军也有督战队,只是方向不同罢了,一个必守,一个必夺。见偷袭不成,对方阵地又近在咫尺,他们也顾不得平时战术训练的要求,同样排成密集阵形往前攻。

双方剌刀对剌刀,大规模肉搏战开始了。

肉搏虽然血腥,但能避开飞机大炮,反而是我们欢迎的。

一个林姓桂军老兵回忆,光他就经历过三次白刃战,前后受伤七处。刚进入战场时,他还只是一个排长,但到后来,连长也拼死了,他就直接升为了连长。

据林排长说,由于那时日军所用三八大盖的步枪比我们长,而且鬼子兵虽然个子不高,但一般身体都很粗壮有力,技术娴熟,所以即便是以桂军之勇,拼剌刀时也难以占到上风。

在对剌时,他的剌刀就被对方给压住了,拨都拨不动。

如果你喜欢听评书就知道了,二将相战,一方的兵刃给另一方压在下面意味着什么。

有的哥们为了在这方面盖过别人,还专门打造超重量级兵器,比如李元霸那样的。

眼看要悬,幸好林排长学过武术,身形一转,侧身滑到一边,顺势一刀,就把面前得意的老鬼子给结果了。

拼剌刀,还是三八好。他捡起死鬼子的枪继续拼。

领会到了武术的妙处,林排长自此便不安分了,拼剌时像个猴子一样,左闪右挪,找对手的空隙。

但这样一来人家也就盯上了这“广西猴子”。

正聚精会神地看着前面,忽听得一声“排长,后面有人”,说时迟,那时快,林排长一手持步枪,一手从腰间拔出手枪。

回转身肯定来不及了,只能瞎猫逮死耗子,先朝身后开一枪了事。

竟然打着了。

前面也不用再拼,反过来又一枪,对面的鬼子也应身倒地。

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人喊了一声,这个人救了自己一命。

返转身去找,那人却已倒在血泊中。生死之间,他喊出最后一声,把生的机会留给了战友。

这就是惨烈的肉搏战,在林排长的记述中,他那个连很快就变成了排,班,剩下送到后方去的三十几个人,没有一个不带伤的——没伤,督战队也不会让你下来。

三日血战,天昏地暗。

临近10月23日这天,金泽师团投入一线的进攻部队已到不堪境地,原先一个步兵中队有180人,相当于我们的一个加强连,现在只剩下了20人不到,连编一个班都困难了。

这还只是金泽师团一方面,作为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收到的则是整个战场的伤亡通知单。

(10001)

2011-1-2210:20:00

一看,手都抖了。

5个师团,个个伤痕累累。

最拿得出手的金泽师团,伤亡达到6000多人,主力的一半没了,要知道,这可都是经过多年训练的老兵。其它师团更是惨重,第101师团已接近9000人,基干部队所剩无几,到了欲哭无泪的程度。

自发起新的攻势以后,日军伤亡率再次刷新纪录。

替松井算算吧,自上海派遣军登陆上海以来,8到9月份,虽然才一万不到,但已经出现了“不幸”的苗头,进入10月份,光上旬就添了近两万,这才中旬,来了个再接再厉,一共25323人,从而向三万进军,总计伤亡数已接近六万!

日本师团的规模通常介于我们的师和军之间,基干部队大致在12000人左右,加上七七八八的特种兵和配属部队,可以达到2万多,也就是说,若无补充兵源不断接济的话,此时可以直接取消番号的师团至少是4到5个。

上海太难打了。

这点不光松井没有预料到,来沪参战的日本兵,包括他们身后的国民也大多没有心理准备。

一直到现在,很多日本老人对中国的江苏和上海仍然非常熟悉,甚至能叫得出宝山、罗店、月浦、蕴藻浜、大场的名字。

我说的,还不是侵华老兵。

事实上,当时非常多的军人家属都收到了一份来自中国的通知单。那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