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节(1/2)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11-02-1918:50:04

一颗子弹,从前面穿进,自背后透出。

快点包扎吧。

不提醒还好,一提醒,这李仙洲好象梦游时突然被人叫醒一样,咕冬就倒了过去。

正待往抬架上抬时,他却又醒了,还喘了口气,说句话让周围众人皆哭笑不得——“咦,我不是死了吗?”

往山下送时,大家起了分歧,军医是专家观点,认为受伤时血没流出来,得放放淤血。

怎么放呢,抬他下山时,头得朝下。

可是抬架兵不同意,不行,山坡太陡了,师长会吃不消的,这样做,我们也不忍心。

军医拗不过这些当兵的,于是还是头朝上抬下了山。

俗话说得好,没心没肺,福大命大。送到后方一诊断才知道,李仙洲是一脚踏进鬼门关,再差一步就拔不出来了。

子弹从他的左胸部进去,从背后出来,属于典型的对穿过,这种情况下的存活率微乎其微。

可这“微”偏偏就让李仙洲给碰上了。

原来子弹穿过身体的时候,正好他在呼气,子弹从肺叶中间一穿而过,并非伤及肺脏,否则绝难逃一死。

李仙洲并非真的没心没肺,躺在医院的时候,他还想着士兵对自己的好。

老蒋给他写来亲笔慰问信,又赠送五万元养伤费,后面这笔钱他分文未动,都买了药品送给自己的部队。

李仙洲刚刚受重伤抬下去,南怀化东北制高点1200高地就再次被日军突破。

板垣在南怀化稍一立足,便不断投入兵力,企图以1200高地为突破口向全线扩展。

坐镇大本营的卫立煌对此看得清清楚楚。

板垣要对我进行包抄,彻底打断他包抄之念的,只有运用反包抄。

此时在中央区域的两边,一左一右已经建立了守备兵团,尤其左翼为李默庵部队,那是卫立煌亲自带来的近卫军,里面包括了刘勘这样的德械师,实力相当强劲,可以说是一记重拳。

卫立煌的用兵方略是,先依靠郝梦龄在中央夺回南怀化,将板垣压制在云中河盆地,然后用李默庵这只重拳猛力挥出,从左边旋转前进,包围板垣并最终予以击溃。

显然,最大的关键是夺回南怀化。

郝梦龄得令后,接连组织两次肉搏反攻,但均未能得以收复1200高地。

需要劲旅相助的时候,郑廷珍独立旅来了。

郑廷珍是河南人,此前他专门在车站上拜别了老母。

趴在地上,咚咚地磕头,因为他知道,这可能是最后一次了。

遥望家园,郑廷珍拔剑誓言:不打败日本,我们一个也不回来,外战光荣,哪怕是把队伍拼光拼净也值得。

一语竟然成谶。

在郝梦龄的督阵下,自郑廷珍旅开始再次发起反攻,但连续四次都未能克复。

郑廷珍见状,亲赴前沿指挥,不幸头部中弹,成为忻口战场上第一个殉国的旅级将官。

郝梦龄指令团长接替,结果这个代旅长又再次阵亡。

意识到情况严重,郝梦龄重新为郑廷珍旅指定代旅长,同时筹划新的大反攻。

(1039)

2011-02-2013:00:20

为了确保反攻成功,郝梦龄决定亲自到前线督战,师长刘家骐随同前往。

参谋处长反对他们亲往,因为此时前线情况已不同以往。

整个战场都打到了白热化程度,一团很快就会变成一营,甚至一连,每天退下火线的官兵高达数千人之多,而人们也开始把南怀化与淞沪会战中的罗店、蕴藻浜、大场联系在一起。

如果北方战场上也有一个“血肉磨坊”的话,毫无疑问,它属于南怀化。

军师长此时前去,实在太危险了。

郝梦龄说一定要去,这是任务,也是本分。

到得前沿团部,才发现果然不能不来。

原定拂晓前发起反攻,但时间到了,郑廷珍旅那边却还未见动静。

郝梦龄心急如焚,感到必须再去郑廷珍旅进行督促。

团部一名指挥官立即上来劝阻:去不得!

从这里前往郑廷珍旅,必须经过一段被日军火力封锁的小路,这条路有二十多米长,日军在高地死角处架设了四挺轻机枪进行扫射,此前,已有包括传令兵在内的二十多人牺牲在这条路上,堪称“死亡通道”。

听得此言,周围的部下幕僚也都众口一词,希望郝梦龄不要亲犯其险。

这个说,最好是不去,实在要去,也须晚上通过,如此危险性会小一些。

那个道,写个命令,派人送过去岂不一样。

郝梦龄反复斟酌,还是认为有亲临的必要。

今天的大反攻十分重要,谁能坚持到最后五分钟,谁才能得到胜利,郑廷珍旅新丧正代两位旅长,不亲自督促岂能让人放心得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