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节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10-03-2914:03:35

一条路,继续在山中悠闲安逸地生活下去,此时的黄郛已经五十多岁,身体并不好,既不太能出去实际也不需要出去,多年沉浮宦海的积蓄也足够夫妻二人在山中衣食无忧。

但老蒋无疑希望他选择的是另一条路,这条路一眼望不到头,崎岖艰险,困境重重,前面未知数实在太多。

同时过往的教训,也再明白不过地提示他:这可能是一个比办济南外交时更大更深的一座火坑。

黄郛夜不能寐,思虑再三,迟迟做不了决定。等听到古北口既失,长城一线风声鹤唳,他终于站了起来。

下山。即便真的不可为之,也要故且一试。

消息传出,知道内情的亲戚们皆来劝阻。

大家一致得出的结论,就是黄郛肯定在山里念佛把脑子给念坏了。

傻瓜都知道,这次出山,只会有过,不会有功,眼前不是可能不可能,而是明摆着就是一个深得没底的大火坑。

史册上记载的此类例子还少吗?远的不说,近代的李鸿章,去订一个《马关条约》,被日本剌客的子弹打得血染官袍,情急之下竟不惜利用此伤与日人在签定条约时讨价还价。结果怎么样,仍然惹来一世骂名。在国人眼中,签个条约甚至比甲午海战的失败责任还要大!

那李鸿章说起来,毕竟还是负责任的国相,官位在身,难辞其咎。你黄郛这算怎么回事呢,这种差使,别人躲还来不及(包括那些本应“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中央大员们),你却硬要睁着眼睛往火坑里面跳!

为做官享福吗?以前让你去你不去,偏挑这种时候,真是脑子秀逗了。

为兄弟情分吗?你顾及,别人未必顾及,事情万一搞砸,还不是一样会把你推出去当替罪羊。

黄郛沉默了一会,长长地叹了口气:这些难道我不知道吗?我很清楚的,可是现在国家到了这种紧迫的地步,我能够只为自己考虑吗?(“我岂不及此?第国事危迫,覆巢之下,宁又完卵!”)

我相信,只要上天真的眷顾我,是一定能够帮国家把这件事情办成的(“天若恋予,当不虚负此行也”)。

这一次,沈亦云坚定地支持了自己的丈夫,认为他这样做是对的——如果套用老蒋的句式来说,黄郛此行责任重大,“非仅为弟,更兼为国”。尽管她的妹妹和妹夫都为之不解,认为大姐“平日颇能规过,此次甚偏袒姐丈”,但沈亦云仍然一“偏”到底,随黄郛下山,且从始至终,均相伴左右。

未来之路绝非坦途,必荆棘丛生,泥泞满地,黄郛深知这一点,因此下山后行事时时处处都非常谨慎小心。

首站,他来到上海,找的第一个人是日本公使馆驻沪代办、武官辅佐官根本博(陆大34期)。

有的人可能以为老蒋把黄郛请下山,是由于他与日本人额外有一腿,其实并不是这样。

黄郛与日本的渊源,只是早年在那里留过学(就是老蒋呆过的那个振武学校),又在日本陆军测量局地形科实习过一段时间,所谓认识人,也仅限于东瀛的一些思想自由人士,而且都谈不上深交。

(509)

本站7x24小时不间断超速小说更新,请牢记经典址:[拼音第一个字母]手机看小说:【经典小说】,x小说下载请到小说信息页,请点上面的“返回书页”!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