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节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10-06-0623:05:49

还有呢。

有人又给宋哲元送上“私房话”:萧振瀛给他老娘作寿,比你老人家为母作寿的规格还高呢,排场大得很。这还有没有一点“为臣之心”,他究竟想干什么?

宋哲元对萧振瀛的看法和成见越来越深,尽快“解决”这位“潜在之敌”的心情也越来越迫切。

但是,他一直下不了手。

不光是感情,还有实利使然。

在八兄弟之中,萧振瀛其实并无军权,说穿了,他就靠一张嘴吃饭。真正能让宋哲元感到威胁的,尚另有其人——

曾经的“二头儿”张自忠。

29军未建立之前,张自忠的实力就比宋哲元强,在此之后,前者也牢牢地掌握着部队,而他的那个师又称得上是29军中最强悍的一个师。

靠拿枪起家的人,最怕的还是拿枪的。宋哲元不是没有想过办法。他想的办法就是拉“呆子”刘汝明,把后者作为自己的“嫡系”——“国防费分配”,刘汝明拿到手的钱比其他三个师长凭空多出10万,不是没缘由的。

可是这仍然挡不住张自忠的强势。

两次商议“从众反蒋”,张自忠虽未明说,但他跟着萧振瀛“大哭”,毫无疑义就是一种宣示。这也是宋哲元最终只能选择放弃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还是看张自忠的态度。

张自忠本来是站在萧振瀛这一边的,不过一件事情使他改变了看法,开始站到了萧振瀛的对立面。

当然还是因为利益。

早在晋东练兵的时候,为了不使底下的带兵之将产生纠纷,“军师”萧振瀛征得“主公”宋哲元的同意,对四个带兵之将如何“分果果”有过约定,那就是得按老顺序“排排座”。

今后不管是谁,也不管他的功劳有多大,都得按“张冯赵刘”依次来,从大到小,谁也不许插队。

开始因为总的家底不厚,就算多也多不出多少,四人对此都没什么异议。可是到北平后就不一样了,要说“多”,那就不是多出一点点,立刻会造成彼此实力的很大差距,这样就没人肯让了。

29军要扩军,除了向中央要编制要装备要军饷外,还准备扩大原来的四个主力步兵师。

最初的方案是每个师编为6个团。冯赵刘都没意见,张却有点意见。

按照老规矩,我应该比你们三个编的多,不是编6个,而是应该多出2个,编8个!

冯赵刘当然不高兴。2个团,如果换成当年长城抗战时的黄光华师,都可以弄一个缩编师了。

可是他们自己又不愿意做这个恶人。一想,萧振瀛是当年“分果果”规则的制定者,应该让他来说。

于是刘汝明找到萧振瀛,说张自忠这样做太过分了,我们都有想法。你是“军师”,应该帮我们向“主公”提出来。

萧振瀛便在宋哲元召集的师长会议上,提出了四个师应当同样编制的主张。

宋哲元本来就不愿看到张自忠因此坐大,自然乐得点头应允。

张自忠失望之余,十分愤怒。

(675)

本站7x24小时不间断超速小说更新,请牢记经典址:[拼音第一个字母]手机看小说:【经典小说】,x小说下载请到小说信息页,请点上面的“返回书页”!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