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节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10-06-1411:40:49

按照吴思先生在《血酬定律》中的观点,即使是土匪,也知道不能竭泽而渔的道理,所以凡是他自己的固定地盘,不是不会从老百姓头上捞好处,而是知道掌握分寸,不会把底下的老百姓一家伙榨干榨死,从这一点上来说,他比官府都强。

李白阎韩都清楚,治下的那个省就是他们最后的根基,失去了就等于失去一切,同样,如果治理得不好,最后倒霉的还是自己。与之相比,“黄、熊、陈、刘”就不一样,他们不过是中央派驻的地方官,这个省弄不好,那就换个省去混,完全没有“李白阎韩”的那份担忧。

当然,八桂晋鲁,都只有一个省,相对于南京政府,摊子小,环节少,好管。可同样是一个省,川滇就远远不及,这就得说到李白阎韩作为地方上的“主公”还是比较合格的。

阎锡山算盘拨得精,自己在搞经济上就很有一套,山西便成了全国的“经济建设模范省”。韩复榘不懂行,但他知道找梁漱溟这样懂行的人来帮他,山东就此成了“乡村建设模范省”。李白手下也有一批相当不错的幕僚,在他们的出谋划策之下,广西民团(即民兵)组织领全国之冠,于是成就了广西的“民防建设模范省”。

不过把“模范省”的荣誉都拿出来抵挡,也说明李白在赴京就任上确实有些理屈词穷。

中央继往不咎,犯了错误,不但不罚,还要重用你们,你们却既不奉令,又不赏脸,不是欠扁吗?

自蒋桂之战后,杨永泰略施计谋,再次把李白逼入了无处可退的角落:出桂,广西可能不保,桂系分崩离析,自己完全被架空;不出,又将背上拥兵自重,抗旨不遵,蓄意对抗中央的罪名。

正因为杨永泰两次都差点造成对桂系的致命打击,所以他也成为李白的眼中钉,肉中剌。直到很多年后,白崇禧在台湾口述回忆录时,仍然对他恨恨连声,视其为桂系的心腹之患。

老蒋终于师出有名了。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8月,老蒋调集包括中央军在内的六路部队,组成“定桂军”。何谓定桂,平定桂省,即广西是也。

除了云南龙云那一路纯粹应付外,其它五路都子弹上膛,没一点含糊的。短时间内,在广西边境就屯集了四五十万大军,顿有水漫金山之势。

李白见大事不妙,赶紧把“民防建设模范省”的优势发挥出来,将部分训练有素的后备武装上升为正规军,使14个团迅速扩展为44个团,从而组成一支“救国军”。

觉得这还不够用,正好“福建事变”时的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这些人跑过来,就帮助他们在南宁组织了一个新19路军。

新19路军以蔡廷锴为总指挥,下面仍设3个师,由旧将翁照垣、区寿年等人分任师长。虽然新旧只相差一个字,但区别可大了去。说是说有3个师,其实只有一个翁照垣师是实有其名,其余都是空架子,除了师长,下面空空如也。

(697)

本站7x24小时不间断超速小说更新,请牢记经典址:[拼音第一个字母]手机看小说:【经典小说】,x小说下载请到小说信息页,请点上面的“返回书页”!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