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节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10-06-2611:34:19

张是宁可“不要地盘”也要抗日,回到东北老家去,况且福建那里并不是一个“吉利”所在,当初第19路军就是在此处失败的。现在周围又都是中央军和拥蒋势力,东北军去了之后还能有多大施展空间呢。

杨则一直坚持“大西北主义”,认为这里才是自己发展的根基所在,是部队不致遭到肢解和整编的保证,所以不愿离开西北。

两个方案实际是老蒋对张杨的最后通牒,而张杨已被这个通牒逼到了悬崖边上,遂做出决定:兵谏!

在去西安之前,老蒋和他身边的人并不是全无顾虑。西安城里充满了敌对情绪,也不是第一天知道。

陈诚、陈布雷等武将谋臣都建言老蒋,暂时“驻节洛阳”,观察动静,同时将东北军先行调出陕西,分驻河南安徽等地。

老蒋的脾气是,手下越小心谨慎,他反而越要表现出“大无畏”的“领袖气魄”。

怕什么,难道他们还真敢对我动手不成。

当下一摆手,即刻启程。

然而这并不表明老蒋是一个冒失的人,他之所以敢去西安,是因为他不相信张杨会联起手来对付他。

张学良可能“意志不坚、把握不定”,这个他早就知道,可是却并不由此认为张学良会敢于背叛他。老蒋真正忌惮的是东北军底下的那些将领,会否不顾一切地“犯上作乱”。

要知道这一答案,他不能直接问张学良,只能问另外一个人——杨虎城。

在去西安之前,他约杨虎城出来,问了对方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西安情况如何。

第二个问题,东北军怎么样(“听说东北军内部有不稳情事,虎城兄以为如何”)。

杨虎城回答得非常小心:一切都好,至于“不稳情事”,纯属谣言。

当初把东北军和第17路军放在一起,老蒋就有相互牵制和监视的作用。杨虎城既如此说,他就放心了。

老蒋到西安,是要对红军组织“第六次围剿”,而他所担心的仍然是东北军会因未能参加绥远战役而动摇军心,不肯在“剿共”上卖力,因此在分批接见和宴请各级将领时,一再向东北军许诺,只要“剿共”一结束就抗日,到时会带他们回东北。

这个时候就发生了著名的华清池“哭谏”。理所当然,老蒋再次对张学良的要求予以了拒绝。

软劝既然无用,兵谏正式开始。

从事后来看,张杨对于这场事变是经过很长时间的精心谋划的。在这之前的一个月,南京政府驻西安有多少部队,办事处有几个人,有几支枪,都被调查得一清二楚。

在行动前的一天,张学良忽然带了一个人来晋见老蒋。一问,说是准备派到热河去拉人打游击的。老蒋很高兴,立刻答应给一个师的番号和一笔经费。

其实这个人并不是去打游击的,而是来熟悉华清池地形的。

(733)

本站7x24小时不间断超速小说更新,请牢记经典址:[拼音第一个字母]手机看小说:【经典小说】,x小说下载请到小说信息页,请点上面的“返回书页”!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