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节(1/2)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10-09-1110:40:04

别来无恙。

每次回主帖,都有一种亲切感,到别处去都是串门,这里才是家。

可能大家已经知道了,这些天在外面是应一些朋友之邀,寻访抗日战场。开始我是很犹豫的,因为这必然会影响到现在的写作计划,而且我身体也一直不太好,怕出远门。不过他们一个劲地鼓动,意思好象是我不去,写抗战就名不符实了,并且说这样对大家知道我的书也有好处。

我知道,我还是拜了“九一八”这个特殊日子所赐,大概这个帖子在很多抗战帖子中间还是比较惹眼的。但其实最后真正能触动我下决心的,还是探访战场实地这个诱惑。大家可以看我帖子里,聂耳墓地,黄郛故居,都是我留意过的地方。我知道,要把全国都走一遍未必现实,也许这个九一八过完,人心又淡了,计划重又搁浅也有可能,但管它呢,能去几个地方就几个地方呗。这都是我想去的,而我又是一个怕烦的人,如今都有朋友帮我一路打点,何乐而不为。

这些朋友都是看过天涯帖子的,有的对里面的细节甚至都能津津乐道。他们希望我对着视频讲,并且有帖图。这部分没法放到煮酒上来,所以放到了新浪博客和天涯杂谈。天涯杂谈在这里:://.iaya./publifru//fr/1/1978578.shl。我最怕出镜,也讲不好,但我希望在这个杂谈里面讲一些原来书中没讲到过的东西,谈一些新鲜的话题。各位如果有高见,或者看这里的书不过瘾,可以到那里去聊。我很少参加主帖的讨论,是因为不想破坏这里讲故事的那种氛围。杂谈,应该是可以随便聊的吧。

作为一个写书人,把书写好才是王道,其它都在其次。前些天,有些朋友甚至给我起了一个什么狂人的绰号,我也只能笑笑。好在,书都在这里,一本书最能说明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另外,我看到书的版样了。说真话,虽然这中间有很多的波折,但对出版社出书的质量包括装帧设计,我都是很满意的,当初选他们应该没有选错。本来书是要八月份出的,而且一出两本,但出版社说没来得及,正好九一八也来了,在这个日子出也有意义。

这里更新会一直更,但有了这么多事,有时也会因来不及更,或无时间写,出现临时不通知就缺个几天的情况,也请大家一并谅解。

2010-09-1214:32:09

赶快把包括天津驻屯军在内的驻华部队统统撤到关外,也就是“满洲国”境内,然后呢,由近卫首相亲自坐飞机到南京去一趟,跟蒋介石认真地谈一谈,把中日当前存在的根本问题来个一揽子解决。

如何解决呢?

石原主张中止“华北自治”,并退还除伪满以外日本在中国的一切政治军事特权,那什么治外法权、“华北特殊利益”、陆海军驻兵权、租界,就连英美老外都不肯轻易松口的“帝国主义利益”,也可以放弃,还给中国。

除了一个罐罐,石原舍不得丢,那就是他在赖以成名的“九一八”中捞来的“伪满洲国”,那是日军备战的基地,有极重要的战略价值。石原说,在解决“中国问题”后,要好好地利用这块基地的资源,进行“自我消化”,扩充军备,发展工业。

等到我们吃成一个胖子,到时先与苏联斗,等斗完苏联,中国是什么,不过是一碟供我们开胃的小菜,一口吞下,易如反掌!

不过在此之前,决不能贸然发动对外战争。

石原的这个思路已经可以上升到中国古代传统的谋略层次,所谓“不为小利必有大谋”,此君能称得上是日本近现代绝无仅有的战略家,确有一定的道理。

一开始,众人都正襟危坐,聚精会神地凝听石原的发言,可是听着听着,不对劲了,怎么话里话外全是“长他人威风,灭自家志气”?

武藤章在陆大只比石原低2届,可是论名气却远远不及对方。都是摇鹅毛扇的,怎么差距这么大呢。不服啊。

终于,他第一个耐不住性子,站起来反驳:阁下的话未免过于危言耸听了吧,有点杞人忧天,自己吓自己。

石原连瞧都没瞧对方一眼。在他眼里,武藤章晓得什么,一个不知天多高地多厚的黄口小辈而已。

他朝在座将领扫视了一眼,开始对自己的滔滔雄论做总结了。

吾绝非大话欺人也。今日之支那非昔日之支那,昔日它一盘散沙,军民皆无斗志,而今日之支那却已趋向统一,能与我们一样,把举国力量都动员出来。

我料中日一旦开战,必将是一场长期持久战,而我日本到时也将陷于泥潭而不能自拔,决不可能做到全身而退。因此之故,我们必须尽一切可能避免与支那的全面冲突,“迅速、简单”地结束此次“卢沟桥事件”。

从日本人大多数“近视眼”的性格特点分析,我们就知道,对石原这一套坚信不疑的人并不是很多。尤其眼瞅着不仅这样一个“千载一逢的良机”即将失去,照石原的说法,竟然还要将伪满以外的权利还给中国,那更是有如在挖自己的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