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节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10-10-0814:05:42

我们把日历翻到二十年前,即公元1915年。

袁世凯把文武百武都召集到一起,告诉诸人,在“国力未充”,若战必输的情况下,为了不致“重蹈甲午之覆辙”,将不得不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

这位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当时很沉痛地说,之所以暂时向日本人低头,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是整个国家的奇耻大辱。今后大家要“卧薪尝胆、奋发有为”,以雪前耻。要不然,我们就算是白白的“耻辱”了,十年之后,不但不能跟日本一决高下,亡国之危险还将“更甚今日”。

十年过去,到了1925年。

老袁的话竟不幸而言中,南北政府你来我往,打成一堆,此时北伐未了,中原未定,何谈复兴?

随后便有了“济南惨案”和“九一八”事变,日人兵临城下,亡国危险真的是超过了以往。

再过十年,新的“国家元首”老蒋倒真有了一点“卧薪尝胆、奋发有为”的气象,于是国家面貌也就有了一些不同,反过来国人“抗日御侮”的情绪变得更加高涨。

在1935年后,连向来主张隐忍的黄郛都极力催促加快备战步伐,实际上也就表明此时的国内舆论已不容许老蒋再稍作退让,更不用说把黄河以北都丢掉不管了。

到了1936年,整个中国已是图穷匕首现,除了屈膝投降,再没有任何可让之处了,而老蒋在经过绥远战役和南京中日谈判后,自信心却大增,认为自己的“不怕牺牲”是完全可以吓退日本的“不敢牺牲”的。

那么1937年的国内环境如何呢?

利用塘沽停战后的5年时间,南京政府完成了所谓的“黄金十年”的最后五年过渡:

经济方面,实现了币制改革,从而强化了对各地方政府的经济控制,也间接使其不再能够轻易脱离中央。

政治方面,按照黄仁宇的说法,在“两广事变”、“西安事变”之后,全国统一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其它派别再割据称雄的可能性基本已不存在。

当然,如果再给2年时间打打底,再根据国际时势应运而动,应该更好,可是日本人已不会再给我们机会了。

杉山元选择这个时候发动对华全面作战,就是不想让你这么“黄金”下去,而“七七事变”的始作俑者牟田口后来也心有余悸地说,幸亏早点发动对华作战,因为他在事变之初也没有想到中国的国力战力能发展得如此之快,抵抗又能那么顽强,而这在长城抗战前后还是不可想象的。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17日,要“保天下”的老蒋走上前台,开始了他著名的一次演讲,这就是“庐山谈话”(实际上是第二次庐山谈话会)。

他把时光指针再次对准了1931年,那不堪回首的一年。

从那时候起,东四省失陷,到如今已6年矣。6年了,我们不仅没有能收复东四省,还在《塘沽停战协定》之后,被日本人又一次逼到了家门口。

刚刚的事,卢沟桥马上又要保不住了。如果卢沟桥失陷,北平的大门就没有了,而这座五百年之故都,必将沦为沈阳第二,今天的华北,转眼之间,亦不过是重蹈东四省的覆辙罢了。

再往下去,又怎么知道,南京不会变成“第二个北平”呢,如此“滚动法”,将如何得了。

说这些,老蒋是为了告诫众人,国家和民族已到了“极人世悲惨的境地”,不抵抗不行了。

老蒋要反复强调这些,是因为即使到这个时候,国民党内外也并不是都主张“战”,亦有主张“和”,甚至“退”的。

(841)

本站7x24小时不间断超速小说更新,请牢记经典址:[拼音第一个字母]手机看小说:【经典小说】,x小说下载请到小说信息页,请点上面的“返回书页”!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