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都市小说 > 大清巨鳄 > 第四百三十章 不合规矩

第四百三十章 不合规矩

上一章大清巨鳄章节列表下一章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筹建新式海军?虽然早有预料,但听的耆英明确的说出来,易知足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明摆着的,朝廷没钱,筹建海军就是打元奇手中战舰的主意,说的好听这是筹建海军,说的不好听,这就是强取豪夺!

摸出支雪茄慢条斯理的点燃,喷出一团烟雾,他才缓声道:“海军不比6军,一艘战舰动辄三四十万两白银,堪称最为烧钱的兵种,朝廷筹建海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需要持续的长期的巨额投入,在下斗胆问一句,朝廷筹建海军,批划拨多少银子?”

耆英干笑道:“易大人也不是不清楚朝廷目前的窘境,哪里还拿得出银子来筹建海军。网”

果然是一毛不拔!易知足身子往后微微一仰,也不吭声,就这么平视着他,静等下文,见他这副神情,耆英稍稍有点尴尬,轻咳了一声,才道:“此番英夷进犯,舰队纵横我大清海域犹入无人之境,若不筹建海军建立舰队,根本无法自保,且处处受制于外夷。

如今国库空虚是事实,确实拿不出银子,但筹建海军非是一蹴而就之事,战舰可以慢慢添置,海军兵将却是须的及早训练,朝廷的意思,是先成立海军,训练兵将,战舰可以6续添置。

一俟朝廷缓过劲来,优先为海军添置战舰,远的且不说,一旦行第二批国债,就会划拨海军军费。”

这话倒是有着十足的诚意,朝廷行国债须经元奇之手,有这话,易知足也无须担心什么,他也不啰嗦,直接问道:“多大的规模?”

“初期规模一万人。”耆英道:“兵员由朝廷从东南各省征募。”

兵员由朝廷征募?易知足暗自冷笑,略微沉吟,他才道:“大人对西洋各国的海军不甚了解吧,海军是技术兵种,西洋各国海军军官大多都是从海军学院毕业的,而且是从小就进入海军学院学习的,朝廷要想建立真正的海军,就必须建立海军学院,从培养海军人才入手。

这是人才,再说战舰,海军战舰不能一味的向西洋购买,要展海军,就必须能够自力更生,有自己的造船厂,自主制造战舰,不瞒大人,目前这种风帆战舰已经处于淘汰的边缘。

如今欧洲各国都在竞相制造以蒸汽机为动力的铁甲战舰,最多二十年时间,现在的风帆战舰就会全部淘汰,朝廷若要展海军,须的从长计议,拟定一份切实可行的长远规划。”

筹建海军如此麻烦?耆英不由的皱了皱眉头,略微沉吟,他才道:“易大人如今是南洋提督,筹建海军一事概由易大人总揽.....。”说着他一笑,“有什么建言,易大人详拟一份折子单独向皇上上奏,易大人如今是一品大员,有这个权利。

不过,据本钦差所知,皇上有意从东南职,按理两者不能兼任,不过,知足也清楚,这个上海道是怎么来的,这要看知足是什么想法....。”

易知足自然是不愿意放弃这个上海道的身份,毕竟县官不如现管,他可是想把上海当做自己的地盘来展规划的,若是没有了这层身份,那会有着诸多不便,略微沉吟,他才道:“在下如果不愿放弃呢?”

“这不合规矩。”卓秉恬道:“不过,知足可以举荐人来做这个上海道台,朝廷不会驳的......另外,南洋提督衙署究竟设在哪个口岸,谕旨里也没指定不是。”

“谢大人指点。”易知足拱手道谢,心里暗松了口气,这上海道台他可以举荐一个自己人,南洋提督衙署也可以设在上海,想了想,他才道:“大人可知,南洋大臣的衙署设在何处?”

卓秉恬早就提点过耆英,听的这话不由笑道:“这事老夫哪里知道,知足得去问耆大人,不过,想来耆大人也是不愿意与知足同城的。”说着,他话头一转,“上海开埠,江海关关税必然水涨船高,老夫很有些怀疑,知足是不是早就知道上海会开埠?”

“在下可没有未卜先知的本事。”易知足连忙一口否认。

卓秉恬盯着他道:“知足若非早料到上海会开埠,千万国债,岂会以区区江海关关税为抵押?”

“大人想多了不是。”易知足笑道:“当初不过是随意的挑选了一个关口,为的是不坏元奇放贷抵押的规矩而已。”

卓秉恬一脸信你才怪的表情,却也没追问,沉吟了一阵才道:“朝廷如今的情况,知足也清楚,江宁何时能够行国债?”

行国债?易知足眼睛眨了眨,道:“如今已经休战,河南水灾也过了赈济期,朝廷无须再行国债了罢?在下窃以为,当务之急是吸纳资金修建铁路!”(未完待续。)
本章已完成!
上一章大清巨鳄章节列表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