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都市小说 > 大清巨鳄 > 第六百六十章 僧王挂帅

第六百六十章 僧王挂帅(1/2)

上一章大清巨鳄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略微停顿,赵文烈接着道:“由川入藏,虽然也有高山险谷,但道路之艰险要逊于滇藏路,沿途所经地区,人烟稠密,商贸繁盛,利于大军补给,我朝多次对西藏用兵,多是选择由川入藏,驻藏大臣往返也皆是以四川为正驿,互市和贡道也都在打箭炉。”

易知足随手点了一支香烟,成都到拉萨五千六百四十五里,由拉萨到潜咙、聂拉木,又有一千五百里,足足七千余里,山高路险,这得走多长时间?半年?那岂非黄花菜都凉了?

略微沉吟,他才开口道:“朝廷在西藏驻军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

“朝廷驻军主要分布在拉萨、日喀则、昌都三地。”赵文烈缓声道:“西藏偏远,气候恶劣,土地贫瘠,产量有限,运输艰难,无法长期驻扎重兵,自乾隆以来形成定例,驻藏清军定额二千余人,戍兵轮换。

此外,还有三千藏兵驻扎在拉萨、日喀则、江孜、定日四地,归属驻藏大臣统领,藏兵的编制、统领、装备、训练和后勤补给丝毫不逊于朝廷经制之师,就战力而言,应该还在烈连忙道:“爵爷,康熙五十五年,色楞、额伦特从西宁率兵入藏,被阻于哈喇乌苏,进退不得,最终兵败而返。”

肃顺这时很是突兀的开口道:“不知校长打算派多少兵力入藏?”

“雨亭有法子?”易知足看向他道:“如果可能,最好是能调派两个旅入藏,收复拉达克、横扫廓尔喀以及哲猛雄等部落,一劳永逸,彻底巩固西藏,断绝英国人对西藏的觊觎之心。”

肃顺对于元奇的编制很清楚,一个旅定额七千人,但一般只多不少,两个旅就是一万五千人,他苦笑着摇了摇头,道:“校长,入藏道路难行,新军弹药消耗大,严重依赖后勤补给,两个旅入藏,后勤补给难以跟上,最多只能一个旅,大军可以从西宁出发,另外,粮草弹药被服等辎重走成都,分开走。”

大军和辎重分开走?不等易知足开口,包世臣就反对道:“太冒险了,西藏还没有接通电报,一旦稍有差池,大军就会陷入绝境!”

他这话没明说,但易知足几人却都是心知肚明,这是不放心将大军的粮草补给交给四川绿营,毕竟元奇与朝廷的关系摆在那里,至少谁也保证保证四川的官员和绿营官兵会竭心尽力的保证粮草及时供给。

“爵爷——。”赵文烈开口道:“能否让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元奇不愿意举兵造反,但朝廷一味的食古不化,因循守旧,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即便我顾念先帝情分,怕是最终也会不得不举兵造反。”

这是逼迫朝廷革新,肃顺却是心里暗喜,他在南洋海军几年,这些年多次往来上海京师,对于上海的变化可谓是感触最大,在思想上受易知足的影响也不小,在内心里并不反对朝廷大刀阔斧的变法革新。

而且在他看来,朝廷变法革新,也就意味着他飞黄腾达的机会,略微沉吟,他站起身躬身一揖,道:“还请校长详加点拨......。”

“你还是先试探一下朝廷的态度。”易知足轻声道:“别说是我的意思,先自己提出来。”

“谢校长提携。”肃顺恭谨的道。

“好好策划一下,要多拉些人,不要操之过急。”易知足缓声道:“历来变法革新都是要流血的,不过,有元奇在背后支持你,至少能保你性命无忧。”

肃顺连忙道:“学生定不负校长厚望。”

让肃顺出面倡导变法革新,易知足并不抱多大的希望,不过是抱着姑且一试的态度,不论成败,至少也能掀起一波思想启蒙运动,能促进思想解放,对社会的进步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毕竟肃顺的身份不一样,而且朝廷还的顾忌着元奇的态度,不管怎么着,影响应该比维新变法要大的多罢,当然,如果咸丰能够主动的配合变法,那就更好,至于以后采取什么样的政体,那是以后的事情。

魏源、赵文烈的动作很快,第二天就草拟了一个兵分两路入藏,抗击廓尔喀侵藏的方案,易知足审阅了一番,仰着望向窗外,半晌没吭声,对于元奇来说,廓尔喀出兵入侵西藏纯粹是节外生枝。

在出兵西北在即,太平军入缅的这个节骨眼上,他是不愿意分兵入藏的,这不仅是要削弱投入西北的兵力,也要耗费大量的粮草弹药和军费,但既然出了这档子事情,他也不能不闻不问,朝廷没钱,就算让朝廷出兵,元奇同样的掏银子。

见他半晌不语,魏源试探着道:“爵爷可是对僧王不放心?”

易知足微微摇了摇头,对于僧格林沁,他没什么不放心的,这些年僧格林沁一直在与太平军交战,也历练出来了,兵力占优,武器装备占据压倒性的优势,而且还是主场作战,有西藏军民积极协助,还打不赢这一仗,那真叫没天理了。

签了个字,他才递给赵文烈,道:“电奏。”

接到电报,穆章阿不由的大觉意外,他是真没想到,易知足居然会点将,让僧格林沁挂帅,率领三千八旗新军和七千西北新军入藏,而且让四川负责供给粮草,仔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大清巨鳄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