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科幻小说 > 读书胶囊 > 58:疫苗与疾病

58:疫苗与疾病(1/2)

上一章读书胶囊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由于疫苗的发明,人类有了抵疾病的强大武器,许多曾经令人谈之变的疾病被彻底根除了。

不管针对疫苗的话题引起如何的评说和争议,疫苗拯救了数十亿人的生命,并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数十年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1.天花

天花这种历史悠久、b及范围广、传染极强、 率很高的疾病,在1977年以后就绝妓。

1980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天花已在全世界范围被彻底根除了♀一切得益于以英人爱德华·詹纳为代表的科学家们所取得的发现,即得过牛痘的人对天花免疫。

1796年,詹纳为患者注射牛痘疫苗,并称其为“”,这也是“疫苗”一词最早的来源。

2.狂犬病

詹纳虽然发明了疫苗,但当时人们还不清楚疾病和微生物的关系,直到法人巴斯德开辟了微生物生理学研究领域。

在巴斯德的诸多贡献中,最突出的就是1889年发明了狂犬病疫苗,并发展了对人进行预防接种的技术←提议使用“”(意为接种疫苗)这个词指代所有类型的预防接种,而不单指接种牛痘疫苗。

3.破伤风

德人罗伯特·科赫是病原细菌学的奠基人,因发现结核杆菌并证明其病原而获得19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在他的理论指导下,人们发现了多种病原菌,如他的研究助手日本人北里柴三郎分离出了破伤风杆菌。

1890年,科赫的另一名研究助手贝林和北里有一项重要发现:给动物注射少量破伤风杆菌可令其血液中产生一种抗毒素,中和体的破伤风杆菌毒。

从这些动物身上提取含有抗毒素的血清注射给其他动物,可增强它们对破伤风的免疫力♀就是后来使用的破伤风疫苗的作用原理。

4.白喉

贝林还把他提出的“抗毒素被动免疫”的理论用于对抗白喉,并成功治愈了白喉病人。

后来人们又把经过理的类毒素作为预防制剂,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推广使用。贝林因为开创白喉的血清疗法而获得于1901年首次颁发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科赫的另一名助手德人鞭·埃尔利向因为化学疗法而分享19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5.结核病

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又称卡介苗,它是法人卡默德和介兰于1921年研制成功的。

他们把毒强的磐结核杆菌一代代地培养下来,使其毒降低,丧失致病能力,但仍有足够高的免疫原,以进行预防接种′然免疫只可维持几年,但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很有好。

6.脊髓灰质炎

20世纪40年代,美人约翰·富兰克林·恩德斯和助手们利用组织细胞培养技术成功培养脊髓灰质炎病毒,使研究者可以在试管里培养和观察该病毒,而不是在猴子的脑子或脊髓里。

他们因此而获得195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纳斯·沙尔克于195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种有效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它是灭活的,需注射接种。

后来,阿尔伯特·沙宾又研发出口服的由减毒活病毒所制成的疫苗∷类根除小儿麻痹症的机会近在眼前,可是由于个别地区免疫接种工作受到干扰,病毒死灰复燃的况又有发生。

7.麻疹

恩德斯被称为“现代疫苗之父”不是没有原因的,利用组织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培养各种病毒,供病毒学家们研制针对病毒的各种疫苗。

1954年,恩德斯团队又成功提取了麻疹病毒,开始研制麻疹疫苗。1961年,麻疹疫苗宣告试验成功。

不久前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接种麻疹疫苗不仅能保护孩子们免于感染麻疹病毒,还能在一定时期降低其他传染病的感染风险。

8.黄热病

黄热病是第一个被证实由蚊子传播的病毒所引起的急传染病,虽然传播范围受地域限制,但在历史上曾给一些地区带来毁灭的疫。

起人们在猴子身上试验疫苗,进展不大∠非病毒学家马克斯·泰雷尔发现,小白鼠也可被黄热病感染,这使得疫苗的研究变得更加容易。

1937年,致命的毒株终于演变成为安全无害的黄热病疫苗,从而终结了黄热病作为主要传染病的历史,泰雷尔也因此而获得195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9.乙肝

1963年,美人巴鲁克·布隆伯格首次在澳大利亚土著人的血液中发现抗原物质——澳大利亚抗原,随后明确了这种抗原与乙型肝炎有关,他因此而分享了197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发现,使得乙肝疫苗的研制成为可能。

在美人索尔·克鲁格曼、希勒曼等人的努力下,乙肝疫苗于1981年获得使用许可,但这种疫苗是用人的血液制备的。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疫苗于1986年上市,更加安全可靠并一直沿用至今∩于能减少肝癌的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读书胶囊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