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仙侠修真 > 窃国为后:掌家女总管 > 第二十七章岁晏有余粮

第二十七章岁晏有余粮(1/2)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窗户上糊了一层厚厚的窗纸,风霜都被挡在了外面。房间里没有什么精美的装饰,更无奢华的家具,只有砌得整整齐齐的炕,上面铺着一层洗得洁净的新被褥。炕上还放了一张小桌子,桌子上是热气腾腾的饭菜和酒肉。

掀开一旁的帘子,就到了客厅。窗边和正中央倒是还放了两张黑亮老旧的木桌子,桌子旁各摆了四条长凳,长凳上坐着一些人。粗略一看,大概有几个人,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正值壮年的年轻人,有些看起来憨厚如同农民,也有锦衣华服的走足商贩。

君棠看着凌御宸坐在位置上,用小碗盛了一碗碧梗的莲子粥送到他面前♀村庄三面都环着水,土地富饶,春夏他们便采了莲子晒干,可以放到冬季,不管是拿来做菜炖汤还是做一碗粥,都很好。

“今年收成如何?”君棠问道。

君棠始终站在凌御宸身后没有坐下,大概是怕凌御宸出汗,便伸手解了他的外衣¤御宸很沉默的吃东西,不吵闹也不说话,只是乖乖的坐着。

“回姑娘,问的是村里还是?”老者颤颤巍巍的问道。

“村里。”君棠皱了皱眉。

在农业社会,平民老百姓最在乎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能够吃得饱饭』年忙活到头,能够吃得饱饭,仓里再存得下一点儿余粮,过年的时候有热乎乎的米饭,再加点儿酒肉,这便是最好的时节。老婆孩子热炕头,没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事情了。

当然,现在这个愿望本身就很容易达成,甚至全球每年浪费的粮食都能够以亿计算』而在古代,这是非常不可想象的事情,毕竟古代既没有磷肥也没有袁隆平的改良水稻々民这个行业,一向都十分辛苦,且一直都是靠天吃饭,产量低下,遇上旱灾洪水,就要大片死人。

如果一个皇帝治下能够年年粮仓丰盈,王朝富裕,那么这样的皇帝,便可以记入史书之中,奉为明君。

作为一个接受过现代基础教育的君棠对此就算没有非常的了解,也不会不明白这一点※以她对小洲这个村子,一向都非常的重视。

因为她在这里做了一些,非常大胆的事情。

“回姑娘,元隆十六年,村子上一共产粮食两万三千五百八十六石又一斗米,比十五年多了六千多石米。”那老者是村子里的村长,方才正是他派人去迎接君棠和凌御宸。

他年事已高,何况君棠本来就不喜欢这套虚礼,故而君棠并不在意他失了礼节。

“周村长,您这说得不对吧?”一个中年男人忽然出声。

中年男人叫做孙岩通,他原本是户部的吏胥,做的都是最苦最累的活,却又不被读书眼高于顶的各位户部大人所看重●他这样的吏胥,在户部有很多,几乎世代都是吏胥♀些吏胥做的是最累的活,且都是技术活,可读书不多,户部的官员们既看不起他们,又需要他们。

通常来说,这种人在户部向来都是吃终身粮,老子死了便传给儿子,儿子又传给孙子。可是这个孙岩通,竟然出现在此处。

最让人匪夷所思的不仅仅是他的出身,更让人骇然的是,如果去户部查验人事,便会知晓♀个孙岩通,在户部的人事本上,早已经

在十多年前就死去了!

而在这里,他这样的人究竟有多少个,除了君棠之外,恐怕没有几个人知道。

“前年小洲产粮大概是一万九千七百多石,可是前年小旱还发了一场不大的洪水,去年却是风调雨顺♀么对比,实在是有失公正。”孙岩通说话时极不客气,目光却是看着帘子后的君棠和凌御宸两人。

这时候满堂寂静,君棠也没有打断他的话,他也就继续说了下去。

“拿元隆九年年做例子,那一年的产粮是二万三千六百一十八石米∏一年也是风调雨顺,拿来做例子才合适,对比这两年,亩产大概是多了半成左右,这才算是公正。”孙岩通如此说道。

听到这个数值,在场的人倒是纷纷都点起了头,只有周村长脸上有些挂不住。

这些数值,乍一听似乎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但是若是有管理胤朝粮储的户部官员在此,大概会十分诧异。帝都地属北方,已过了长江一线,稻米是一季米,不同于南方的多季米。

通郴户人家丰年一亩地不过产粮二石五六斗左右,已经算是收成不错,可是若按照周村长和孙岩通的说法,小洲村一亩地竟能达到三石一斗左右♀个数值,实际上已经算得上是极为震撼了。

然而君棠没有震撼,她只是沉默的倒了一杯暖茶递给了凌御宸。

现代社会,水稻亩产量可以达到四百公斤一亩′然不能十分准确的测量,但是君棠自己计算过,胤朝的一亩田地是要比原来的那个世界要大一些的。可是现在毕竟是在极其落后的农业社会,这个数值,已经接近达到了此时生产的峰值。

十几年的布局,此时或许已经到达了极限。

她很想把现代的杂交水稻给直接搬过来,可是没有配套的化肥工业,实验室,就算有了袁隆平也是于事无补 洲村占据天时地利人和,这才能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