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网游小说 > 明末第一枭雄 > 第三十二章金矿分红了!

第三十二章金矿分红了!(1/2)

上一章明末第一枭雄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日月如梭,转眼一个月过去,金矿分红的日子到了。 白沙堡内,新盖了一座大房子,专门处理公事之用,取名:议事堂,十个堡垒的百户官,今天齐聚于此,人人脸上都带着喜色。 因此在松木制成的长条桌案上,放着一大堆小金饼,金光闪闪,夺人双目,每个都是一两重,正好三百三十七个! 薛羽居中而坐,负责这次分红! “上个月,弟兄们都很拼命,没日没夜的挖矿,共计炼出了三百三十七两金子,留下三十七两金子,作为矿上的日常开销,余者分给大家伙。 按之前约定好的,白沙堡独占三成:分金九十两整! 永兴堡出壮丁七十二人,占一成二五,分金三十七两八钱! 杨家堡出壮丁四十八人,占零点七四成,分金二十二两三钱二分。 不过杨家堡的杨三愣子,前几天进洞挖矿的时候,不小心砸断了一条腿,虽然没有生命危险,可也要修养小半年才行,我做主了,从日常开销里分出二两黄金给他,作为治伤、养家之用,诸位可有异议吗?” “玉郎仁义,我等没有异议!” …… 别人算这种分红,都是一手拿着账本,一手拨打算盘,眼珠子都不敢挪开,生怕算错了一个数。 薛羽则不然了,四仰八叉的坐在椅子上,两只眼睛微闭,直接用口算,就把账目算的清清楚楚了! 这般厉害的计算能力,让在坐的百户们佩服不已,至于那充满人情味的决定,他们更是举双手赞成,一个心怀众人者,才是真正的人上人! 很快的,金子分完了,百户们兴高采烈之余,又商议起了如何花这些金子。 有的想着,多买一些酒肉、米面,好好的犒劳一下军户们,过上几天好日子! 也有的想着,从俭入奢易,从奢入简难,如今好不容易有了钱,不能胡乱的挥霍,还是把金子存起来,留着关键时候用。 一时间,各抒己见,争论不休。 白沙堡分的金子最多,百户爷爷笑的都合不拢嘴了,至于这些金子怎么用,他一时间也没想好,想征求一下薛羽的意见。 “玉郎,这些金子,你觉得怎么用合适?” “我想过黄河,去一趟保德州,买点东西回来。” 保德州,隶属于山西-太原府,与榆林卫正好隔着一条黄河,一个在西岸、一个在东岸,情况却截然不同。 榆林卫土地贫瘠、出产有限,那是出了名的穷苦! 保德州却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更是晋商云集之地,那是富的流油啊! “哦,你想买什么东西?” “耕牛、布匹、铁器……还有精盐!” “啊!” 这番话一出口,大堂内瞬间安静下来了,百户们一个个面面相觑,都露出了震惊之色! 薛羽却不以为意,因为刚才的话,就是故意说给他们听的。 榆林卫一带贫穷,各种生活物资严重不足,其中最奇缺的就是:牛、布、铁、盐! 耕牛不足,以至于农忙之时,只能用人来拉犁头,或者拉车,一天的农活干下来,经常把人累的汗流浃背、精疲力尽,甚至有活活累死者! 累点也就罢了,还会影响耕种的速度、质量,致使粮食年年欠收,这也是军户们吃不饱肚子的原因之一! 布匹不足,人人衣衫褴褛,甚至衣不遮体,就连在坐的百户官们,穿的也是带补丁的旧衣服! 至于那些小孩子,光着身子的不在少数! 铁器不足,薛羽想弄个压力井,都要带着孩子们四处捡废铁,可见缺到什么程度了。 不过以上三样困难加起来,也没有缺盐的问题严重! 没有耕牛,可以用人拉犁头,没有布匹,可以露着身子(大家都如此,谁也别笑话谁了),没有铁器,可以用木头凑合(这样也行),可是人没有盐吃,真的受不了。 太祖朱元璋规定过:凡是卫所中的军户,有家室者,每个月可以领取两斤精盐,没有家室者,每个月半斤。 这样的定额,足够日常生活用了,还能有小小的剩余呢! 可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军户们每个月领取到的盐,连定额的两成都不到,至于剩下八成,都被高层军官们给侵吞了,再倒卖出去谋取暴利! 数量不足也就罢了,质量也差的一塌糊涂! 西北地区盛产青盐,这种盐质地纯正、颜色微青,乃是一等一的好盐,就连大明朝的皇宫里都食用青盐,达官显贵们也喜欢用青盐漱口! 可是军户们领取到的,都是颗粒粗糙、味道苦涩,还掺了大量沙子、木屑、老鼠屎的海盐,能够食用的部分,连一半都不到! 不用问也知道,肯定是有人偷梁换柱,把上好的青盐给贪污了。 领来的盐不够吃,军户们只能自己买盐了,可是摸摸干瘪的荷包,再看看高高在上的盐价,除了唉声叹气,一点办法也没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明末第一枭雄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