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都市小说 > 智能工厂 > 第一百七十九章 物质与精神(二更)

第一百七十九章 物质与精神(二更)(1/2)

上一章智能工厂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随着机械构装体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采矿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会越来越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会越来越显著。()【本来自疯狂 看网】智能机械取代人类成为体力劳动的主力,这件事新时代的开端,辉煌明的起点。

作为古会的主导者,钟泱对此有着极深的认识。

作为把人类从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的最关键步骤之一,机械构装体的大规模运用可谓意义深远。这将是人类大规模开拓精神明的起始,也是钟泱一直以来目光聚焦之所在。

所谓的机械构装体,也可以认为其是机器人。

于此方人类世界中,早在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查培克便在其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中最早使用机器人一词,剧中机器人“robot”这个词的本意是苦力,即剧作家笔下的一个具有人的外表,特征和功能的机器,是一种人造的劳力。

这是人类最早的对工业机器人之设想。

工业时代,让人类走上了技术开拓的道路,科成为了生产力的最重要因素。而机器人,也必将在这种巨大的生产力模式变革之中应运而生。虽然人类还并不具备这样的技术能力,但总有幻想者为科铺平未来的道路。

科幻,也即是先科后幻想的一种理念。不得不承认,西方世界从达芬奇开始,便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精神述求。也造就了未来数百年的西方明体系——重视技术甚于重视思想。

这种事情,说成时代的进步就显然有些过头了,只能说是一种理念抉择。在思想和物质这两个方向上,西方首先就握住了物质,在技术的积淀上比其他明更快上了一步。

而作为另一种明的代表——东方哲体系依然侧重于玄,也即西方所称之为精神和信仰领域的知识体系。

物质与精神,并无谁对谁错的说法,仅仅代表着双方在明的进化步骤上,各自不同的手段。以效率而言,早期的物质领域开拓必然能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大有作为。思想必以生产力为基础,这点毫无疑问。

宇宙的本源也在于此,思想和物质共生,互为依托。

很难想象,一个绝大部分人连饭都吃不饱的社会体系内,能有多少人能够去升华自己的精神?古代的东方就是一个绝好的例子,儒道释三教都在化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但其中的得道者却寥寥无几。

这固然和修行者的心态资质有关,但也和社会的生产力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就简单来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业人口,在一种不工作就要饿死的状态下,能有多少人愿意去修佛求道?

至于读书明理,更只能是少数人的特权,难以推广。没有知识,便难以理解真理和深奥的玄,这点是肯定的。古往今来,不吃饭的圣人,一个也没有。

即便有着不少的偶然和天才,但偶然就是偶然,在茫茫众生之中,没有借鉴的意义。人总要先生存,才能思考如何更好地生活,这一点毫无疑问。

自古三餐不继,生活没有着落而依旧能出人头地,修成正果的能人,不说没有。但认真的思索一下,这种人才有多少?十个还是一百个?亦或者成千上万个?

与庞大的人口基数想比,不过沧海一粟罢了。中国古代,在隋朝大业年间,也即杨广统治时期才开展科举,并不是没有道理。生产力低下的年代里,也只有豪门世族才有资源供养一大批不事生产,而专门读书求的群体。

也只有隋朝的农业技术进步,粮食供给比以前更为充足,科举才有了发展的土壤。

寒门士子,既要为生活而奔波,又要去专研问,成才的固然也有,单比例如何?翻看史书,几千年里面,真正出身农民而留下名字的化人,有几个?而出身良好,有足够资源接受优质教育的化人,又有多少?

两者一番比较,自然就有着结论,不要把励志故事当做真理啊。

况且寒门,也不是一群一无所有的赤贫农民阶级。本质上来说,寒门也是贵族的预备役,作为准世家而存在,生活说不上奢侈,但也基本和贫寒无关。

对于宗教的大规模发展,生产力也起着巨大的影响。如果要发展一神教,也就是伊斯兰那种无敌脑残的狂热排外性野蛮化,到不怎么需要生产力。因为只有穷得一无所有的人,才算是真正的不怕死。

对于道佛这两种注重心灵修炼的精神理念,生产力就很关键了。

没成佛之前,总得吃东西吧?不吃就要饿死,还修个屁啊。更不去说,大乘佛教那群猪头,还整天得帮佛祖塑金身,这也要钱啊道家的修行者也差不多,没成仙之前,照样要吃喝拉撒。飞天遁地的常常看到,亲自去种田的还真没几个。

这生产力上不去,几个人里面才能供养得起一个修行者?众生贫苦,又有几人能够放弃家人的生计,去寻那虚无飘渺的正果?

是故黄金时代来临之前,想要大规模的开拓精神世界非常之不现实。这也是为何,在当今这个时代,西方明得以大举攻略世界的主要原因。在现阶段来说,物质明的发展显然比精神明更为重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智能工厂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