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都市小说 > 智能工厂 > 第三百四十三章 抵达保定

第三百四十三章 抵达保定(1/3)

上一章智能工厂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第三百四十三章 抵达保定

寒冬腊月,天地之间覆着厚厚的白雪,冷呼啸而过。政府的南昌行辕,这里是姜瑞元目前的指挥中枢所在,守卫森严。

虽是严冬,但屋内也有火盆,带有响起的熏碳发着红艳艳的光,为室内添着暖洋洋的气息。众将罗列左右,各个都是战战兢兢,额头1虚汗连连,大气不敢呼一声。

位于首座上的姜瑞元,当下的心情真是恶劣,怒气充盈于脸庞,满面通红。十九路军公开宣布投靠华联,这给与军的冲击,实在是太大。在政治上造成的动荡,也是让人心思忧虑。

好不容易将赤军赶出瑞金,好不容易稳定了国内的局面,但是十九路军这一“叛变”,顿时就将中央军积累的优势,尽皆断送。对于蒋光鼐和蔡廷锴二人,姜瑞元此时是恨得咬牙切齿,却也无可奈何。

在这件事情上,就连杨永泰也没有太好的主义,军事上无法“镇压”这种事情,再多的奇谋妙计也毫无用处。政治舆论压力?这东西也是需要实力压制才有用,不然就是空口白话。

骂人有什么用?华军岂是可以骂死的?

将手里的情报件大力拍在书桌之上,姜瑞元突地起身,他的已经处于暴怒的边缘。在那里来回踱步,却是一个好办法都想不出来。

今年夏季,就有十六省旱灾,十四声水灾,华北华中蝗虫肆虐农田,农作物减产失收比比皆是。光是这样的灾情,就使得军举步维艰,政府财政几乎崩溃。

要不是因为杨永泰谏言提出新生活运动,使得政治在一定程度上贴合民意,维持了政府的正面形象,恐怕还会酿成大规模的动乱。

十月份的时候,军在第五次围剿中取得压倒性的胜利,赤军被迫发动征,向陕西方向逃窜。但是这样的优势,如今却因为闽省归附华联而变得鸡肋。

福建毗邻浙江,一旦华联占据闽省全境,就意味着兵锋直接威胁金陵政府的核心腹地,这在军事战略上是非常致命的态势。

更让人忧虑的是因此而引发的雪崩效应,今日十九路军请降,焉知他日没有其他派系的军阀效仿?人心和政局,就是如此微妙,一旦开了头,后面就很难制止了。

见姜瑞元愁眉不展,底下诸将更是心生疑虑,杨永泰也是站了出来,他必须帮助姜瑞元稳定局面。清澈的话语声在殿内响起:“委座,为今之计,我们须牢牢把握大义的名分,才可占据优势。”

“哦,畅卿有话,不妨直说。”见杨永泰适时站了出来,无论这个计策有没有实际意义,光是这番君臣对奏的举动,就能平稳纷乱的人心和鼓舞军中士气。就算没有希望,主君也不可慌乱,造也要造一个希望出来。

“华联自诩中华正统,历来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此前种种,都是表明了他们在抗日战争这件事情上的态度,他们与红门是不一样的。”杨永泰言辞侃侃,潇洒俊逸的度,的确让许多心生摇摆的人安下心来。

见场面维持住了,杨永泰也不犹豫,将自己的建议和盘托出:“第一是我军须高调抗日,以据有大义名分。但私底下,却可与华联达成协议,换取技术和军事物资,全力平定各省军阀,建立起稳固的大后方。”

姜瑞元闻言大喜,拍手称道:“畅卿此言当是老成,不愧为当世诸葛”

杨永泰这个计策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非常简单而直接,但确实有效,并且为军争取了时间和实实在在的利益。军国大事,不在小计,而在通盘大局的谋划。

虽然姜瑞元建立起了参谋团队,但只能在战术细节上谋划一二。说到对大势的把握,人数毫无意义,只有顶级的谋士,才能制定正确的方向,去驱使那些参谋人员详细制定计策细节。

所以从实际效果来看,谋士和参谋智囊团,负责的工作范围是不一样的。群策群力并非就一定比军师的谋划更加有用,智商是智商,不是堆积木。

有了这个施政大纲,军也不再迷茫。在姜瑞元的指挥下,高速运转起来,一系列的谈判与协定,都朝着华联涌去。中央政府也开始放弃过往的成见,打算正式与华联展开更深层次的合作。

既然无法压制得住,那就联合好了,总比鱼死网破要强。

??????

1935年1月,军对赤军的围剿还在继续。此时的红门赤军,已经无法在江以南的土地上立足,开始朝着四川、云南和西北诸省转移。

而政府与华联政府双方的高层在经过会晤之后,确立了更加紧密的军事合作。政府需要的军事物资和经济支持,都由华联进行提供与支付,以帮助中央军在各地进行镇压,维持政权的稳固。

华联所得到的好处就是可以扩大自己的占领区,不过需要和军进行协商。在这样的大局之下,华军打通了去往北方的道路,一波一波的火车载着兵源与物资,投送到了河北一带。

1935年2月6日,王俊峰在广州的北郊正式加入自愿军,随军开赴河北保定。当时他是南沙军事院的一年级生,他的父母曾劝他尽量时间待在校,以便有资格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智能工厂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