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都市小说 > 智能工厂 > 第三百五十一章 国内金融

第三百五十一章 国内金融(2/3)

上一页智能工厂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在1933年7月伦敦世界经济会议上,签订了一项《国际白银协定》。

其中规定美国政府每年购银不超过3500万盎司,中国则承诺将不出售,1934年至1937年销毁银元所得之白银。

但是,一年不到,美国就违背了它所承担的稳定银价的国际义务。1934年6月19日,在美国国会内白银集团的压力下,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了34年购银法》。

这部法案规定美国政府要通过购买的方式,设法使每盎司的白银价格提高到1.29美元;或者把白银在美国货币储备金的比重增加到四分之一。

这些政策造成白银的价格上涨,在1934年8月9日开始执行该法,下令白银国有化并从世界市场购银。

美国的这一行动立即引发世界银价的飞涨,从1934年年初的每盎司0.35美元涨至10月份的0.55美元,到1935年4月一度涨至0.81美元。

银价暴涨西方在中国购买资源的付出加重,同时中国因受国际金价及银价波动的影响。白银的不断外流,在1934年流出1.80亿两,在1935年流出1.86亿两。

这使得中央政府的银本位币制难以维持,造成了银根奇紧、物价猛跌、利息上涨、销路呆滞、钱庄倒闭、银行关闭等严重后果。

美国的收购白银,表面上是说提高中国的购买力和稳定本国采银业,实际上是使得西方其他列强在中国采购资源、原材料的负担加重成本提高。美国所产所收购的白银还可以在中国购买资源控制中国金融,从而使得当时的资源大国的美国产品更具有竞争优势走出危机。

因此英国在美国白银政策的压力下为了自身在中国的金融利益,就需要中国改变白银本位变成纸币了,而中国要发行纸币也必须与金融实力最强的英国和控制白银最多的美国货币挂钩。

同时中国也是西方倾销产品的市场,为了列强在中国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改革中国的金融发行纸币就成为了中国与列强一致的需要,也成为了中国放弃银本位的金属货币进入央行时代建立自己的金融货币体系的历史机会和时间窗口。

在此背景下金陵政府开始发行纸币,1935年11月4日,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发行国家信用法定货币,取代银本位的银圆。

各金融机关和民间储藏之白银、银元统由中央银行收兑,同时规定法币汇价为1元等于英镑1先令2.5便士,由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无限制买卖外汇。

1936年政府与美国谈判后,签署《白银协定》,由中国向美国出售白银,美国维持银价的稳定,换取美元作为法币发行的外汇储备,法币改为与英镑及美元挂钩。

中国政府发行法币的政策一公布,英国驻华公使立即发出英皇敕令,要求所有驻华英商和英国侨民遵守中国法令接受法币,不得再使用白银。

在中国处于金融垄断地位的汇丰、麦加利等英资银行也率先交兑库存白银给中国中央银行,让中国政府一下子集中了3亿两白银实银,民国政府的印刷钞票换取了头号列强的白银,这对于中国各方势力四分五裂的金融市场产生了无可抗拒的力量。

不要小看这一点,这简直就是相当于拥有印刷人民币去找美国换取黄金白银的货币信誉

在北伐战争和围剿土匪的军事统一中国以后,姜瑞元领导下的中央政府成功地在经济和金融上再一次达成全国统一。

中国历史上的纸币发行信誉极差屡次失败,而中国的政府纸币能够发行成功的关键其实是有了西方外汇的信誉和占中国金融垄断的外资英国央行的支持。

中央政权的法币挂钩英镑是英国金融资本更大的利益,而对于中国更大的意义是中国与英国的进一步结盟。这样的结盟对于中国将来改变自身地位是非常关键的,英国是愿意支持中国在东亚成为列强之一制约日俄保障英国利益的。

所以在这里必须要看到的就是一点,中国的纸币的发行没有当年头号强国英国和崛起的超级大国美国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他们的支持也有限制日本在东亚坐大的战略目的。

而中国当前阶段能够将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废除,更关键的原因就是中国的金融与英美挂钩,经济金融一体化后这些不平等条约成为了自由贸易的国际金融资本的障碍。

否则在抗战中英美不取消这些条约,姜瑞元也一样必须与英美结盟,要知道当年日本逐步废除了英美对于它的不平等条约,也是在日本的货币与英镑挂钩,与英国经济一体化之后。

但是后来日本想要中日货币一体化把英美抛弃在外,也成为了英美支持中国的经济基础。

至1936年,中国对外外债是20.46亿海关两白银,各国在华投资29亿两,在华民间债权、财产、房产等70亿两。

这样的外国资产全部从白银被置换成为了法币,这些财富是中国gd的三倍,是中国货币发行量的八倍,也是中国184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智能工厂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