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都市小说 > 智能工厂 > 第六百四十一章 暗藏心机

第六百四十一章 暗藏心机(1/3)

上一章智能工厂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还有一个难点,就是四轴的控制电路,我能想象得出来,但设计不出来。我听你说过你手里有一个南华电子工程的,他搞自动控制成不成?”胡镇超问道。

“杜老师?”陈展堂道,“他是纯粹搞电子的,自动控制方面,不算很精通。不过问题不大,我和他一起搞就是了,他搞电子部分,我搞传动部分,两个臭皮匠,顶得上多半个诸葛亮了。”

“我也算一份。”胡镇超说道。

五轴机床,全称是五轴联动机床,是指至少有三个直线坐标和两个旋转坐标的机床。为了加工复杂工件的需要,有时候也会把五轴进一步扩展到七轴、十一轴、十三轴等,其基本原理是差不多的,有时候也都统一归到五轴机床之列。

所谓直线坐标,就是指上下、左右、前后这样三个维度的坐标,传统的机床是可以做到的,例如,有些铣床在进行加工的时候,工件前后移动,铣刀上下移动,这样就可以出来两个坐标轴了。

旋转坐标要稍微复杂一点,它的意思是说工件或者刀具在加工的过程中,围绕着某一根轴进行转动,从而可以在工件上加工出特定的曲面。

其实,人手就是最典型的五轴加工系统,它可以前后、左右、上下移动,同时还可以围绕着各个关节进行一定程度的转动,因此,人手可以完成各种复杂的操作。手工艺人在木头上雕花的操作,就是一个多轴加工过程。这样的过程,使用传统的机床是不可能实现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钟泱利用智能工厂本身的设计和制造能力开发出了五轴机床,能够用计算机来控制各个轴的相互关系。从而完成类似于人手一般灵巧的操作。

不过这种技术还必须依赖智能工厂本身才能够完成,并且代价很大,钟泱也不敢过多的使用,故而仅有少量五轴机床被制造出来,用于研究和生产。

在胡镇超之前,尚且无人能够仿制。

或许很多人并不了解五轴机床的重要性,那么原本时空的一段历史就很能说明问题。

其实在原本的时空里,20世纪的80年代。五轴机床属于西方发达国家向东方国家限制出口的高技术产品。

军史上著名的东芝事件,就是由于日本东芝公司私下里向苏联出口了几台五轴机床,苏联用它来加工潜艇推进螺旋桨,使潜艇噪音大幅度减小。这件事东窗事发之后。东芝公司遭到了来自于美国方面的严厉制裁。

除了军事领域之外,在民用领域里,是否拥有五轴加工能力也是衡量工业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复杂的模具、发动机缸体、船用曲轴等等,都需要使用五轴机床进行加工。

那个时空中的中国直到21世纪初,才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五轴机床设计与生产能力。到2010年前后,大量中国产的五轴设备已经能够实现进口替代,同时还能出口到了西方发达国家。

在1946年的这个时间点上,胡镇超通过数模拟的方式。能够在普通机床上模仿出五轴加工的效果,这是多么值得称道的一件事情啊。

陈展堂忍不住就想大喊一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就是最伟大的山寨精神!

当然。产经联本身也很鼓励下面的技术工匠破解一些高精尖器械的生产奥妙,甚至愿意与体系内的破解者共享其所破解技术专利。虽然不少人对此疑惑不解。不过既然人家不在意,他们自然也是乐得接受。

毕竟破解一项技术,比研发一项技术要简单得多。

出于这样的认识和效益,陈展堂欣然答应了胡镇超的实验要求,并且立即将其付诸实施。

胡镇超实验的第一步,是需要对原有的机床进行改造,由两轴改造到四轴,几个轴之间的联动,需要通过计算机芯片来进行控制。胡镇超设计的这个工件体积较大,用普通的万能铣床无法加工,必须使用龙门铣床。

厂里自然不会乐意陈展堂等人把龙门铣床大卸八块来进行数控化改造,毕竟在工厂里,也不是陈展堂一个人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

所幸在胡镇超的设计中,也没有试图这样去做。他所采取的办法,是不改变机床的原始结构,而只在原结构上加装夹具,控制芯片所操纵的对象是夹具,拆掉夹具之后,机床还是原来的样子,这样就与厂里的规定不发生冲突了。

杜淳对于这一项科研攻关也非常感兴趣,他虽然是搞电子的,但也非常了解五轴机床对于工业体系的意义。

时下正值高考前的最后一期,杜淳在校的工作是极其繁忙,但他只要能够抽出时间,就骑上自行车飞也似地奔到武汉重工厂来,与陈展堂、胡镇超共同讨论,甚至挽起袖子,一手油泥地跟着陈展堂等人一起在机床上摸索。

这三个人,算是一组非常完美的组合了,陈展堂带来了兴华社内部的先进技术理念,胡镇超在机械方面的功底极其扎实,杜淳则是一个优秀的电子工程师。三个臭皮匠凑在一块,琢磨了个把月的时间,一具新时代的木牛流马终于初见雏型了。

工厂里另外几名高级技工也被邀请参加了这个攻关小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智能工厂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