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都市小说 > 智能工厂 > 第六百四十三章 紧急商议

第六百四十三章 紧急商议(3/3)

上一页智能工厂章节列表下一章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古会的发展,以及我对华夏明的发展影响越来越大,智能工厂的限制反而激增了。”

这并不是假话,也不是客套。更无需隐瞒。钟泱早就对此有所察觉,刘浩然他们也不笨,从一些蛛丝马迹上就能看出来。

按照钟泱的理解,智能工厂是作为最后的保护手段。用以维持华夏明的复兴和延续,并且随着时代的变化诞生出良性的改革。温和而绵。

但不能用来直接干涉现实世界,比如说无限制的生产各种高科技物品投放入现实世界。更不可能大规模制造强大的机械构装体,入侵地球。

或许在很多庸人的理解中,这样很爽,也很简单,但对于华夏明的发展来说,这叫反客为主。原本的明会在突然出现的更高科技面前显得软弱无力,传统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的体系也未必能够经受得起这种考验。

最终的结果必然是让国人无所适从。日本当年扬言脱亚入欧,搞完全西化,结果导致社会普遍不满,甚至酿成后来的军事政变。

钟泱明明知道这些,又怎么会重蹈覆辙?

更何况智能工厂被设计出来的本意,就是为了保证华夏明的延续,这是由那个比钟泱更高的意志所做出的决定,钟泱也毫无办法。

“好吧,改天我找个时间和陈炯明谈一下。”聊到最后,钟泱也只好答应了刘浩然的请求。

这件事不是个小事,政府把手伸太了不是件好事,同样的道理,这样避免了产经联日后利用经济上的巨大优势来要挟政府。

各自做好自己的本分,维持华联的体系稳定,这才是最重要的。有矛盾不要紧,大家可以坐下来慢慢谈,但不能恶性竞争,也不能互相纠缠,这样很没意思,也不好。

“对了,你的之行怎么样了?”刘浩然有聊起了一个新的话题,他对这种考古还是很感兴趣的。

毕竟钟泱曾经和他提到过关于一些人类超古代明的事情,并且在掌握了整个庞大的中国之后,运用强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古会也搜集到了许多的蛛丝马迹。

其实关于人类历史之前的超级明,古代典籍或多或少都有着相关的记载,一部分当然是瞎编的神话故事,但也有相当的一部分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

不要以为像是《永乐大典》这样的古书只有收藏价值,它本身也是具备这极高的科研价值。要知道,古代先贤很多时候都会将他们东西用字记录下来,并且告知后世的子孙,不断去理解和认知。

这才是科,这才是真正的研究心态,而不是那种迷信科的二百五,连科的定义都没弄清楚,就整天说这个不科说那个不科。

“还不行,第一期的挖掘工作至少要四个月,主要是为了不破坏外部墙体结构,导致不可预测的险。不过还是找到了一些有趣的东西,那也足够证明了超古代明存在的痕迹,我过些时候再和你说吧,现在时机还不成熟。”

钟泱仔细想了一下,还是决定先卖个关子,反正这种事对刘浩然他们的影响不大,没必要什么都说。要是出了麻烦事,那才不好收拾。

这不是怀疑刘浩然的人品,但人总是有好奇心的,万一让兴华社里面的其他人知道了,可就未必有着刘浩然的自觉了。

钟泱在世俗世界的威名仅仅局限在很高层的范围里,并不是每个人都认识到他的可怕,真要有个不开眼的大家族子弟过来招惹,也是挺麻烦的事情。

对于的挖据事物,刘浩然也只是顺口一提,见钟泱不打算详细说,他也不在意。反正这事对他来说,只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他更关注的还是兴华社的发展,自己财富、名誉和地位的提升。

不过关于超古代明的详情,真正了解其价值的人恐怕很少,至少钟泱从的那个“世界轴心”里就找到了不少人类目前无法掌控的科技。

比不上智能工厂是肯定的,但是绝对高出先是科技一两百年,并且难以大规模仿制。

钟泱从那处洞穴内捕捉到了四只猫面人身怪物,并且还找到了另外数十个冷冻舱。那里存放着不同的人形怪物,初步断定为古代明中的基因改造物种,不过具体的数据还要进一步分析和取证。(。。)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智能工厂章节列表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