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都市小说 > 智能工厂 > 第九百九十九章 产业升级

第九百九十九章 产业升级(3/3)

上一页智能工厂章节列表下一章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的技术。又能够借用人家的牌子,消费者也更认可这些声誉卓绝的老品牌。现在搞自主品牌的汽车,倒也有几家,可是都卖不出价钱啊。”

话里话外的意思,其实就是劝刘永灼不要年少轻狂。还是放低身段,去找天宇集团旗下的汽车企业合作。这所谓的国内知名品牌,除了飞马动力,也就那几家由原军车生产厂转型成私人汽车公司的企业了。

这些公司才是汽车生产领域的扛把子,毕竟汽车生产涉及的技术领域非常宽广,需要专门的加工工艺流程,没有相关方面的技术积淀,短时间内根本难以发展壮大。

刘永灼也知道这情况。但他还是有着自己的打算:“胡市。你有所不知。其一,现在造汽车已经不算什么高科技了,浙省的江陵汽车,不也是由工人用榔头一下一下敲打出来的,人家不也上市了吗?我们没必要一定要用别人已有的成熟技术。”

“其二,我们兴华社近年来已经开始涉足汽车装备生产。我们集团下属的柳北锻压机械厂所制造的汽车冲压生产线,现在已经打进了国际市场。连美国人造车都用我们的设备。我们还需要去找什么人来帮忙吗?”

胡致访听了也开始沉思,然后点点头:“嗯。听你这样一说,倒也的确是这么回事。不过,这个消费者对于新品牌汽车的态度,恐怕一时还是改不了吧?”

刘永灼笑道:“胡市,你有没有注意过最近一段时间国家元首的讲话,内阁反复地提出自主创新的概念,这其实就是一个信号。”

“我估计,过不了几年,国家一定会推出更大力度的保护国有品牌的政策,比如说,规定政府用车中间,必须有百分之五十是自主品牌,你想想看,这将意味着什么?”

“你确信?”胡致访瞪大了眼睛看着刘永灼,眼神中已经满是崇拜之色了。

这政府采购,不可能只照顾那些大型汽车企业,考虑到培养多样化的产品市场以及杜绝垄断经营,联邦政府高层肯定会花更多的力气去扶植那些新兴的汽车公司,其他的民族汽车品牌。

只要有一定的政府采购份额到手,那么自己的汽车公司就可以渡过早期艰难的打拼阶段,快速站稳脚跟,谋求更大的发展前景。

根据兴华社从内阁得来的消息,刘永灼判断不久之后联邦政府会把自有品牌轿车列入政府采购目录,并规定采购比例,这同时是来自于他父亲的判断。

当然也加进了刘永灼自身对当前发展趋势的判断,而在胡致访的眼里,却深知刘永灼是掌握了某些内部信息,只是用一种比较艺术的方式泄露出来而已。

无论是胡致访,还是邓汉生,都知道刘永灼不仅有个好家世他自己更是在内阁和国务院有一大群朋友,人脉关系之广,远在他们这些地方官员之上。

他们以前经常要找刘浩然聊聊天,从他嘴里探听一下未来的政策走向,并将其作为制定本地政策的依据。

在过去十几年中,邓汉生就是这样做的,而且受益匪浅。

武汉市能够有今天的发展成就,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屡屡比其他地区先行一步,这当然是得益于刘浩然的远见。

现在则轮到了刘永灼,随着刘浩然渐渐淡出经济界的圈子,刘永灼的光芒也渐渐显露出来,不弱于他的父亲。

听到刘永灼的判断,胡致访有了信心,他看着邓汉生说:“邓省,我觉得,刘总的这个说法还是很有道理的,现在政府部门采购公车已经要求必须是在国内生产的,未来完全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到要求是自有品牌。”

“目前国内的自有品牌轿车不少,可市场前景远远没有到饱和的地步,其中的利润绝对惊人,如果咱们武汉能够搞出一个自有品牌来,那可又抢到一步先机了。”

“我觉得有道理。”邓汉生点头表示赞同,“不过,小刘,你能保证咱们造出来的自有品牌轿车,性能不比那几家老品牌差吗?如果造出来的只是低档车,恐怕竞争力也不会太强的。”

刘永灼对此事比较笃定:“毫无问题。咱们自己造的车,和国内的顶级车没法比,但达到中等水平,替代一些中端民用车,应当是没问题的。”(。。)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智能工厂章节列表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