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都市小说 > 智能工厂 > 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西医背后

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西医背后(1/3)

上一章智能工厂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会客室内,三个男人坐着,气氛并不是很好。

一位是刀头舔血的雇佣兵,一位是丧妻的外交官,一位是在东非推行西医的医药公司总经理。

他们的人生原本并没有多少交集,现在却奇迹般的走到了一起,原因是一个女人的死亡。

高栋云的解释,汪涵双并不能接受,他站在了道德层面上,看不起高栋云的所作所为。当然了,其实内心深处,这未必不是因为妻子孙艺萍的死而迁怒于高栋云所致。

一个苦着脸的外交官,让高栋云也是有些苦闷,“汪先生,你知道什么是西医吗?”

“什么中医西医,你是医生,不是应该治病救人吗?”汪涵双端坐在沙发上,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以居高临下的口吻说着:“我妻子的留下的资料我都看过了,每年因为你和你的药物而死的人,在肯尼亚就多达八万!”

“而你们,却没有为此而背负任何责任,我的妻子想要揭发这个医疗弊案,却惨被谋杀!”汪涵双的语气森冷,带着修养的愤怒,更让人觉得可怕。

高栋云也从这番冷静的话语中,听出了背后的疯狂。他是个商人,一个唯利是图的药贩子,有着广泛的消息来源。

汪涵双这个人,高栋云并不敢小看,汪兆铭虽说已经不是什么大人物了,但肯定还在政界军界留下不少人脉。

而汪涵双很有可能继承这一切。得罪这样一个人。并不划算。所以才会将汪涵双找来,好生商量。

“孙艺萍女士是出自名门,她以前也都是住在中国,所以知道的大多都是中医体系。我们之间的误解和分歧主要就在这里了。”高栋云也真是有些郁闷的。

他知道自己不是什么济世为怀的医道圣人,但哪个人喜欢被人当作恶棍和混蛋呢?

华夏联邦利用国家的力量去搜集和完善中医,在三十年内终于是慢慢的初步确立了中医体系,并且系统化的推广至全中国,乃至整个亚洲。

中医的核心理念就是强调人体的合理循环,人只要身体强健,自然百病不生。华夏联邦建立的中医体系也是如此。不仅仅局限于药物治疗和手术,而是从人的日常生活以及精神状态入手。

药物和手术治疗的减少,大大降低了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但医的发展,不能固步自封。更不应妄自尊大。

就如同明的发展原则一样,最怕的不是找不到路,而是怕因为找到了一条路,就去舍弃其他所有的路。

正因为如此,中国医界开始正式源自西方的医技术以及理论。

这个计划,以及都是由青竹化工集团出资和组织的,包括各种化药剂的研究和生产,这是一个完整的医体系,也是一个与中医完全不同的医体系。

与发展了数千年的中医不同,这时的西医才起步不足百年。无论是积累的临床经验还是理论研究,比不上中医是很正常的。

不过中医却没有因此而轻视和排斥,西医在对人体局部的研究以及微观的病毒和细菌研究,再加上而完整的科理论体系,和中医相比可以算得上是各有特色。

西医能弥补中医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并且本身也有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所以华夏联邦政府和伊忠明等医药化领域的私人集团,都对西医的研究很感兴趣。

在1927年的时候,随着青霉素在中国的发明与应用,中国对西医的研究就正式开始了。这是一个有政府与民间联合开展的行动。目的在于了解和掌握西医的基本原理,开发相应的实用技术。

高栋云是1934年才加入到了这个计划中来的,他那时还在青竹化工旗下的一间青霉素生产工厂里当生产总监。

可是西医的研究和实际应用并不理想,最主要的问题是西药的副作用大,手术的致死率高。各种医疗设备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

花了十年时间,伊忠明都无法实现西医的大规模推广。主要还是成本和效用不成正比。西医能够在美国和欧洲赚取巨额利润,使得整个产业兴盛繁荣,在国家的资源分配比例中占据六成以上的份额。

但是在1930年后的中国却不行,因为古会已经在中国确立起了完善的中医医疗体系,以廉价简单,并且行之有效而获得了民众的广泛认可。

养生之道盛行,并且许多小病小痛,几副中草药和好好的休息就能解决的问题,谁又愿意花上数十华元去找西医呢?

直到1945年,青竹化工每年在西医的研究上,都要亏损上亿华元的经费。即使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可是如果无法盈利,这样的研究如何能够坚持下去?

最终,高栋云第一个提出了利用第三世界国家作为西医发展的温床,将无法在中国建立的西方医疗体系搬到贫困的国家去。

1948年,经过三年的准备,这个计划终于得到了全面的执行。而作为这个计划的发起人,高栋云也获得了升迁,得以成为青竹医药集团东非分公司的总经理。

这才有了与孙艺萍的交集,也因此而被汪涵双和马福等人看做是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智能工厂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