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都市小说 > 智能工厂 > 第九十三章 塘尾营

第九十三章 塘尾营(1/3)

上一章智能工厂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李少杰当初是最早投靠钟泱的军官,有着多年服役的经验,加之能够识字,所以成为了村联队的队。而在那之后,更是凭借着资历和才能当上了镇联队的大队,手底下掌握着两千人的武装力量。

但是此次组建塘尾营,他并非最高指挥官,而仅仅是坐上了第二把手的位置。塘尾营是以营排为编制,没有设连级单位,主要是考虑到了实战的需要。采取了三三制的队伍编制,最小的单位为小队,一般为5人,三个小队一个班,三个班一个排,然后是营级的建制。

一个连至少也有135人,但是因为塘尾营的武器装备都机器精良,配备着大量的通用机枪和冲锋枪,步枪也是改良版双弹夹的恩菲尔德步枪,取消了弹夹阻断器的设置,使得即使只有一个排,火力也足够凶猛,没有必要采取连级的臃肿队列。

粤军还是和这个时代大多数的中队一样,因为缺乏武器给养而不得不采取较大的人员编制,打算用人命去填补物资上的差距。这本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谁愿意去做这样的事。

钟泱下属的统战部门也考虑到了复杂地形带来的影响,广西山区地貌较多,太大规模的军队建制并没有意义。在现有的条件下,反而是营排结构比较符合实际需要,甚至于班级火力更为适宜。但出于谨慎考虑,才建议作战部门采取以排为基本战斗单位,不过也授予了塘尾营的指挥官王立以临机决断权。实战中要采取怎样的战术搭配,由一线军官决定,统战部不得轻易干涉。

王立是毕业于天津武备堂的高材生,曾在德国陆军军官校留过两年,回国后投身于革命事业之中。两年前的他原本还是一个跟随在孙中山左右的低级军官,怀着救国的梦想和“国父”一起来到了广州。但后来发生的一些列事情,让他对军政府的革命党孙系人马大失所望,恰好当时钟泱对他伸出了橄榄枝,一番交流之后王立便转投其麾下,担任玄铁保安公司的高级教官。

到了现在,更是做到了塘尾营最高指挥官的位置。他是一个纯粹的军人,英俊白皙的脸庞,看起来有些玩世不恭。但在内心之中,却怀着救国的梦想。只可惜军政府的嘴脸实在是让他失望,为了北伐,孙中山可以招募河匪、强盗、山贼,为了筹集粮饷,军政府可以包娼庇赌,开设烟馆。心灰意冷之下,这才肯屈就在了钟泱旗下。

塘尾营的某个帐篷里,王立正在接见某个后勤部门的负责人。

“王营你好,我是技术部的主管曹振海,请多多关照。”又是一位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钟泱的组织体系里基本上都是一些新鲜的血液,虽然显得过于年轻浮躁,但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曹连,你好。”礼貌的和曹振海互相握了握手,这才招呼着对方坐下。虽然曹振海是来自研发部门的主管级技术员,但在军中,王立还是选择了称呼对方的军职。

而后,王立便又接着开始了正式的交流:“曹连,这次会交待的事情想必你也很清楚了,希望我们能够精诚合作,完成这些任务。”无论平时王立在同事和亲友眼中是多么随和与幽默的一个人,在军营里他都是一个严谨的军人,即使是着装也一丝不苟。

“是的,我明白,这也是我们技术部门参与到这次行动中的主要目的。”作为收集武器实战数据以及锻炼士兵能力的目的,这两人都是组织里的高层,自然是明白的。

整个塘尾营的编制主要分为两个体系,一个是作战单位,另一个是后勤单位。作战目标是试验武器性能和增加士兵的实战经验,总得要求是全军为上,破军次之。也即是说,不必要的伤亡必须要避免,人命是最重要的。

作战单位共有12个排,540人,其余的180人则是随军的后勤系统,其中包含了作战以外的所有工作事项。虽然没有连级单位,但是设有连,分别是季效良、李少杰、程力、曹振海,营是王立。考虑到了一定时期内队伍都不会大规模的扩建,故而没有设立副职。

队伍里的排以及班,多由玄铁保安公司的成员出任。因为许多的高性能武器也只有他们有使用经验,出于保密性的要求,镇联队有许多武器配备在此次参战之前都没有列装过。比如说通用机枪、军用摩托车、钢盔和防弹背心,接触到冲锋枪的镇卫队队员也很少。为了要熟悉和掌握新武器的性能,塘尾营还需要一个磨合期。

“新武器的配备来得太晚,我怕士兵们没有时间去熟悉。”作为营,王立对这件事情表现出了一些担忧。

曹振海:“我也知道,但这是命令,对于新开发出来的武器装备,保密性还是必要的。如果不是为了实战检验,也不会这么仓促的拿出来。”

对于曹振海的解释,王立也是认可的,只不过作为军官,他首先要考虑的是军队的战斗力问题。而曹振海是总部那边派来的技术员,考虑问题的立场却是组织的利益。不过两人都还算是带着善意进行的交流,所以并有没出现不和谐的争吵。

“这次运送来的武器清单之中,有几样连我都还没有接触过,可以在这里给我介绍一下具体的性能参数吗?嗯,主要是包括掷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智能工厂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