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7章 振翅一飞三千年
可惜当年战乱的时候,国内很多宝贝,都被小鬼子弄去了。
希望有一天,国内真发展到了那一天,我们一起马踏樱花,把所有国宝都迎回来。
“不要感慨了,我们国内还是留下了不少好东西的,你看,这里还有一只青铜鸟。”
就在陈文哲感慨的时候,曹庆春再次打开了一只盒子,里面有一只布满铜锈,形态简洁的青铜鸟。
此展品通长5厘米,高 5.3厘米。
铜鸟呈昂首状,圆眼突出,双翅收束并上翘,尾羽折而下垂,形象生动。
这种铜鸟没有什么好说的,因为没有铭文,也不太出门。
像是这样形制的商周青铜鸟,国内还有,陈文哲就记得一件商周时期的青铜鸟,现收藏于川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你现在的眼界是高了,这种周朝的青铜器居然都看不到眼中了,不如去看看外面那件大型青铜凤鸟?”
“大型?有多大?不会是世界最大吧?”
专家们花费大量时间,最终以保利举世公认的声誉和国宝终应返回祖国的诚意,说服店主,迎回内地鉴定。
保利艺术博物馆的专家听到这个消息后,也不敢相信。
这只“神凤”为3000多年前的西周早期青铜器——凤鸟尊。
经过半年多的查询,终于查到了收藏主,但这位收藏主却拒绝露面。
凤与龙一起,被誉为尊贵、祥瑞的象征。
古云,良禽择木而栖,我国自古就有“龙凤呈祥“之说。
由弃的母亲脚踩在一个巨人的脚印上受孕生下,被认为是不祥之兆,人们决定将孩子扔掉。
正是出于对凤的崇敬,以及凤寓意吉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曾大量装饰凤鸟纹。
时代迁移,世事易变,多少璀璨文化在时光流传中渐渐消散,多少国宝文物辗转流亡损毁。
周人则将之视作民族的守护神。
但是,它们通高不过十几厘米,精巧有余而气魄不足。
没想到,过去的专家鉴定之后,全都惊讶不已,因为那是一件零残损的完整凤鸟尊。
看着曹庆春一脸可惜的样子,陈文哲直接笑喷了。
最后经过中间人的反复劝说,这位收藏主终于答应将尊运到香江一家古董店,由古董店作为中间人与保利洽谈。
这件凤鸟尊身世成谜,是被偶然发现。
因为商周时期流传下来的鸟兽形青铜器尊也就几十件,而且绝大多数是兽形尊,鸟形尊极少,凤鸟造型的更是没见过,连听都没听说过。
西周是一个怎样的朝代?史学家一致认为,这是我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华夏族逐步融合形成,成为汉族的前身。
原海外收藏凤鸟尊的人,至今不愿透露大尊的来历。
但是保利博物馆的人怕错过了一件珍贵文物,于是请人在海外四处打听。
“不用太过上心,这件应该是复制品,真品虽然在国内,可惜我买不来!”
当时古董店主不同意在付款前,让保利带回内地验宝。
这样的青铜器,直接惊艳了众人。
3000年前,我们的祖先格外崇尚凤鸟,商人以之为图腾,有所谓“玄鸟生商”之说。
史学、青铜器权威的最终定论是:“一致认为它形体巨大,气势不凡,且造型独特,前所未见,是目前世上所见最为精彩的商周青铜鸟形尊,是极为难得的艺术珍品,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大海博物馆老馆长马承源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教授、华夏国家博物馆副馆长朱凤瀚教授等我国青铜器监定和研究权威,背靠背独立做出鉴定,终定为真物。
果然,外面居然还有一件个头更大的凤鸟,没有搬进工作室。
曾经一位多年从事文物收藏的人士,告诉保利艺术博物馆,听说海外有人收藏着一件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凤鸟大尊。
这件青铜器整体造型为一只凤鸟,别有寓意。
弃长大后作了尧、舜的农官,教民耕种。
如此看来,没有凤,也便没有了周人。
曾亲手征集回这件宝物的保利艺术博物馆馆长却感叹,这件宝物回归我国,纯粹出于偶然。
据记载,周人的祖先后稷,名弃。
当然,从中也能深切体会到商周人对凤的尊敬与喜爱。
陈文哲开着玩笑,跟着曹庆春走了出去。
现在就有一只三千年的“神凤”,回归祖国。
更令专家们称奇的是,欲为青铜凤修补破损时,这件宝物居然一点残损都没有!
然而不知是什么原因,目前发现的反映凤鸟形象的立体青铜尊却十分罕见。
但这件文物到底什么样子、究竟在谁的手里,这位人士也不知道。
以往最有名的当属现藏丑国的两件西周凤鸟尊。
扔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