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都市小说 > 覆清1796 > 第九十五章 造反是个技术活

第九十五章 造反是个技术活(1/2)

上一章覆清1796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遵义北郊,红旗军军营。

孙良谟跟在顾德全身边好奇的打量着周围的一切,这样的练兵之法他还是第一次见。

顾德全见状笑了笑,说道:“不瞒孙兄,当初我第一次进来这里时,可谓是匆匆而来,匆匆而走,那时只听到声响却没见到动静,等我第二次来的时候,虽然有了准备,但还是觉得惊为天人。”

“我敢说,这是当今天下最精良的军队。”说到这儿,顾德全看了看四周一眼后与有荣焉的接着说道:“孙兄有所不知,为了训练这支军队,明王可谓是花费巨大,光是每天的餐食,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为此,明王还专门组建了捕鱼队、狩猎队来为他们提供肉食,半年不到,原本祸害百姓粮食的野猪几乎已经绝迹了。”

每天的体能训练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在如今这个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肉食还是稀有的年代,人都吃不饱的情况下,何况养殖了。

为此,黎汉明一边高价从百姓手中购买鸡鸭猪羊等,以此来吸引百姓搞养殖外,一边组建了几支捕鱼队、狩猎队,以此来获取肉食。

好在如今野生动物鱼类还算不少,各种肉食来源加上,倒也勉强维持住了新军的训练。

“佩服!”听到顾德全的解释,孙良谟一时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了,只能心悦诚服的拱手道了一声佩服。

顾德全见状笑了笑,道:“不瞒孙兄,当初我对明王的做法也不是很理解,但是当我每来一次军营发现新军变化得每次都不一样后,慢慢的我也不得不对明王真心实意的佩服了起来。”

当初顾德全看到军营这边花钱如流水的时候,他也不理解,不过他也没有多问,而是在钱粮消耗过半的时候提醒了黎汉明一句。

“不动则已,动则惊天下矣!”孙良谟闻言环视了一圈后感叹了一句,说道:“顾兄,咱们红旗军恐怕马上就会天下闻名了。”

...........

黎汉明刚出城不久,就接到了刘阿蛮传来的急信,刚开始他还以为除了什么大事了呢,不过看了看信的内容后,顿时松了一口气。

如今正是缺钱缺粮的时候,既然肥肉送到嘴边来了,没有不吃的道理。

想到这儿,黎汉明便抽马加快速度朝军营走去。

除了军政府议事堂外,黎汉明还特意在军营修建了一个军事作战会议室。

会议室里除了挂满了各种地图外,黎汉明还带着人按照后世的地形图打造了一个简略版的沙盘。

此刻,新军团级以上的军官以及旧军各千总、副将等正齐聚一堂,按照黎汉明早先安排好的座位坐在那里相互交谈着。

闫祖庚看着新军那边正襟危坐的样子,再看了看自己这边懒散的各将领,他不由得有些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对着身旁的陶也说道:“如今总算是明白明王为何要训练新军了。”

“是啊!”陶也闻言也是叹了一口气,摇头笑了笑说道:“我以为自己对明王已经了解得足够多的了,但是每次明王都能让我大为意外。”

说到这儿,陶也抿了抿嘴后接着问道:“闫兄,听说明王在各乡镇组建了不少的民兵,桐梓那里的民兵更是由南平关受伤的新军在训练,可有此事?”

“这个你得问左将军了,现在桐梓一线的大军皆由他在指挥。”闫祖庚闻言笑着转头看向一旁的左春来说道。

左春来见状一愣,连忙拱了拱手道:“闫将军可是折煞末将了,不过桐梓县的民兵由伤残军人训练一事倒也确切,不但如此,末将听明王的意思,以后战场上的伤残军人也会安置在各地任职。”

新军都是经过黎汉明的思想教育的,战场上伤残退役后,把他们安排在各县乡镇村等地,不但安置了退伍军人,而且还能通过他们来影响管理百姓,还能按照新军的要求在各地训练出一支支民兵来,一举多得。

这是黎汉明在巡查到桐梓时,看到从南坪关退下来的伤残士兵后,根据后世的民兵组织想到的一种办法。

“明王到!”

闫祖庚闻言正准备开口说些什么的时候,随着门口卫兵的一声高喊,他就见到新军那边“砰”的一些齐刷刷的站了起来。

有了上午的经验,闫祖庚这边也连忙站了起来。

黎汉明看着齐聚一堂的各级将领,心里颇为自得,反清终于有了厚实的基本盘了。

造反是个技术活,想要成功造反,就需要一个造反的基本盘——可靠的人手和相对充足的资金。

造反不需要成本。一个人也可以造反,然后被官兵捉,诛九族。

千儿八百占个山头也可以造反,这种造反比较多,贯穿于每一个朝代,一般就叫土匪。例如大灾、宗教、地方官残暴,都会激起类似的民变造反。

人没有住的可以,没有吃的就必须要起来造反。当然大部分都会被轻松地镇压下去,局部的造反根本打不过官方的正规军,水浒和方腊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再往上,一个封疆大吏也会造反,有兵有粮有一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覆清1796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