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都市小说 > 大汉之我成了千古一帝 > 第369章 一路向西

第369章 一路向西(1/3)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申耽是一方豪杰,要不然也不能在上庸那一带称雄,骨子里并不害怕打仗,只是申耽晓得霍笃,荆州出了名的豪强人物,刘辩亲征江夏的时候被任命为先锋,也在江夏一战成名;这样一个猛将被派来作为信使,说白了就是要加强这边的战斗力。

既然一定要打,申耽就需要一个合理的计划,总不能让自己的私兵莫名其妙地杀上战场;那些人马可是申耽用钱和心血码出来,就算是要付出,也是要换取一定的收益。

申耽不相信的态度才合道理,徐庶点点头说:“汉中那边其实有一条看不见的战线,刘备命部将王平一直在阴平小路修路,整理过去留下的栈道,刘备的大军已经转移到阴平郡;而李傕将军,也命部将胡封在群山中寻找到油江口的小路。胡封已经和油江口的守军接战了数场,王允的大军不得不从宕渠退到油江口。

固陵郡由陆逊负责,秭归郡那边的荆州军会协助作战;我们走大巴山,就是再度攻打宕渠,趁着双方不在意,拿下宕渠这个要塞,然后扩大战果,最起码解决阆中、鱼复那一片的战事。汉水在冬季水流减缓,虽然竹筏、船只难以直达大巴山深处,但是山间小路和山谷中的河滩正好行军,陆将军已经做好了勘测。”

申耽熟悉汉中和巴地的道路,听徐庶一说就知道是真的,显然陆逊、刘备、李傕是联手行动,刘备先在米仓山一线消耗了益州军的有生力量,然后和李傕分头杀向油江口,王允在屡次失败的情况下,压根就不敢与刘备玩什么各攻一方的游戏,油江口一旦失守,后面就是绵竹,而过了绵竹就是成都。

在皇甫嵩不能从剑阁退兵的情况下,王允只有自己退守油江口,注意力在汉中,巴地那边必定兵力薄弱;这就是控制汉中的好处,李傕那边的信使几天就能把消息传到房陵郡这边,徐庶找到了一个最合适的机会。申耽笑道:“徐将军真的是谋定而动,申耽没有异议。”

申耽的态度不出徐庶的意料,刘辩预先给申耽升了官,一旦打下成都,申家在巴蜀的地位会立即跻身一流豪门,申耽要是不同意,那才是奇怪的事。徐晃盯着申仪的动作,青铜司派了李混、寇封来做徐晃的部下,其实就是担心申耽的家族里有六国盟的人。

申仪是第一个需要查清楚的,所以才会让申耽出征,就是给申仪一个发挥的空间;事实上,沮授的大军已经从南阳在往东三郡运动,就是为了确保徐庶没有后顾之忧,和在必要的时候增援益州。

陆逊、杨奉还是单独带着一万两千人马走了;徐庶这边,申耽五千人,昌豨一万人、龚都八千人,一共两万三千人,分做三队出发。霍笃、昌豨为前军,徐庶、申耽、龚都的人马押后,顺着汉水逆流而上,走了三百里水路,到了山区弃船登岸,然后顺着早就勘探好的山路一路急行军,其中经过多处险要,最起码有三处长达二十几里的河谷,要是有益州军的伏兵,一千人就能当住这两万人。

汉中道其实可以一直到南郑地区,但是徐庶等人半路在汉水南岸登陆,就直接越过大巴山山区到了宕渠的背后;远远看见宕渠关,脚下已经是平地,徐庶松了口气:“天佑大汉,我军只要拿下宕渠,就可夺取阆中那一片区域。”

留守宕渠一带的是永宁郡太守张鲁的弟弟张卫和张鲁的部将杨昂、杨仁,杨昂两人在蒙头、荡石的山势险恶的地方各下了十几个寨子,连成一片防守;张卫带领两千兵马守在宕渠内,负责与阆中调运粮草物资。

霍笃袭击了两支运粮的队伍,审问了俘虏以后,霍笃带人扮做运粮的军队和民夫,一路押着粮草到了宕渠;宕渠上的人根本没有防备,南门更是大开,被霍笃夺下城门。张卫手下的士卒虽然悍勇,但是措手不及的情况下根本守不住宕渠,被昌豨催动大军杀入关中。

张卫逃出城去,下令杨昂、杨任率军前来反击夺城,结果蜀军攻城时,被背后出现的申耽、龚都掩杀,蜀军大败,杨任在混战中被杀,张卫、杨昂直接逃往阆中,徐庶分兵夺取了蒙头、荡石的山寨。

阆中告急,张鲁一战损失了一万多将士和三个县,急忙向成都告急;阆中到成都已经是一马平川,就是算上偶尔的山路也不过八百里地。要是向江州,沿着水路也不过五百里,不由得成都方面不着急,现在王允、皇甫嵩、刘范都领兵在外,刘协只能要固陵郡太守刘诞和巴郡太守鲁旭出兵增援阆中。

鲁旭派出老将严颜为主将,统领一万三千人北上,但是刘诞因为陆逊再次进攻固陵郡,不得不出兵迎战而拒绝派军增援。严颜增援阆中,与徐庶一军苦战不下,鲁旭不得不从各处再度抽调五千精兵前去助战,独立支持张鲁在永宁郡的战斗。

巴郡艰难的战斗让成都的刘协唏嘘不已,深为自己把鲁旭这样的重臣放在江州而欣喜,要不然永宁、固陵两郡的局面不可想象。刘协原本打算命庞统从阳平关回来,准备前去增援巴郡,只是赵温、张松都担心刘备的人马强攻阳平关,最后决定改派成都令董和增援江州。

刘协没想到的是,就在这时候,鲁肃已经带领苏飞、蒯祺、霍峻、李严、丁奉五部逆水而上进攻秭归城;丁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