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竞技小说 > 明末钢铁大亨 > 2010、杨府大规模兼并土地

2010、杨府大规模兼并土地(1/2)

上一章明末钢铁大亨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小娘皮虽然有些心疼被淹没的五十万亩水田,但是她也知道,这个水库的意义。这条水库蓄水完成后,今后整个顺天府和永平府就再也不会缺水了。沿途的土地全都变成了水浇地。

杨家计划大肆吞并下游的土地。因为杨府不吞并,士绅和勋贵、宦官、文官们也不会停手的。

现在整个大明的士绅都在疯狂兼并土地。

杨家打算也加入进来。杨凡觉得与其让这些脑满肠肥的废物把农村搞崩溃,还不如他主动来兼并土地呢。至少他有开发的能力,先买地,然后推广蒸汽机抽水灌溉,外加高产种子和鸟粪肥料。

至少,他可以恢复土地的耕种。

士绅们兼并土地,只会造成大批农民流亡。土地大面积抛荒。

因为天太旱了,这些土地绝收,造成农民破产。他们才有机会吞并。

但是,他们趁着荒年吞并的土地,他们也不会去耕种。这种规模的干旱,有的旱田种子都收不回来。他们也就直接撂荒,等待好年景。

每一次天灾,都是他们趁机吞并自耕农土地的机会。

气候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安心等几年,总会好转的。他们家里几千亩地,粮仓里有的是粮食。他们等得起,可是小农等不起。没有隔夜粮,草根树皮都吃光了。

甚至有的地方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恐怖景象。

所以,大资本、大地主吞并小商户、自耕农都是趁着经济危机下手。因为这些弱者没有抵抗风险的能力,只能用白菜价贱卖自己的所有。

而杨家不同,杨家建成了水库,只要沿途向下游,向着海边修筑灌溉水渠,就能把这些土地全都变成水浇地。

杨家出钱买地,给的价格更好。和士绅们争抢这些土地,这些维持不下去的农民自然愿意把土地卖给杨家而不是本地士绅。

杨家给出非常好的条件。

杨家手里筹码多,也不一定给钱,只是用蒙古地区、青海地区、东北地区的土地置换。可是农民愿意啊,用五十亩地,换他们手里的几亩地。傻子都愿意。

如果留在这里,他们都要一家人拉着棍子去讨饭、逃荒了。留下只能全家饿死。现在肯移民立刻就给饭吃,他们没有选择。

这样子,那些士绅们的出价就不够看了。他们怎么肯现在就拿出宝贵的粮食给他们呢。粮价已经涨上天了。

愿意移民的,去东北和西北,一个成年劳动力最少给分配十亩地,一家人保底不少于五十亩。哪怕是夫妻二人也给五十亩地。有孩子的,襁褓中的娃娃也给十亩地。

不愿意移民的,一亩地给十担玉米面外加四块银币。

这些年因为徭役和加派辽饷,都摊在土地上,士绅有功名可以免税,小农和小地主就不能免税了。张居正变法后,土地成了税收的凭据。

官府都是按照地契追索土地主人。没有功名而有土地简直成了催命符一般。

官府收一斗米,中间各个环节加派出来的能多处四五倍。

这导致土地成了烫手山芋,人人躲避不及,导致土地价格暴跌。

旱田甚至不到三两银子一亩了。只有水浇地和水田才是真正值钱的。普通的旱田,如果不下雨,种子都收不回来,根本买不上价钱。

杨府一亩地给四两银子,额外的十担玉米面是白送的。而且还有其他优惠,比如优先招工等。现在当工人可比种地强,一个壮劳力是完全可以养活一家老小的。而且,离开了土地,田赋和人头税、徭役就头逃掉了。

现在铁路和公路的修筑缺人,大量的工厂、商铺也缺少工人。在大明别的地方,失去土地就会饿死。而在北直隶,种地早已不是唯一的选择。

现在天津北运河的纤夫都没人干了。同时杨家的火轮船,拖曳着漕船,日夜不停的奔驰在运河上。它们速度又快,运量还多,还可以逆流而上,早把纤夫淘汰了。

这一波干旱是大明前所未有的,所有的文官和士绅都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结果被杨府截了胡。把士绅们气的要死。杨府不仅和他们抢着买地,还找各种缘由强行买他们的地。

这些人没有一个干净的。这些年积累财富的过程,罪恶罄竹难书。小娘皮和林月如可是锦衣卫和东厂出来的。尤其是林月如还掌握着当初从魏督公那里接手的情报网。这些士绅们的把柄就像新疆小姑娘的辫子,一抓一大把。

不想进诏狱,那就破财吧您呐。低价把地卖给杨府,这事就了了。要不然,就别怪定远侯夫人不讲情面了。

于是,他们发动文官告定远侯府巧取豪夺、与民争利的奏章,雪片一样飞向崇祯的案头。

和他们不同,他们兼并土地,会把原来土地上的农民饿死。因为他们会抛荒几年等待气候好转。失地的农民,卖完了儿女,就会饿死。

杨府兼并了这些土地,会修建干渠和支渠,把这些土地迅速变成麦稻轮种的良田,然后分给佃户耕种,可不会抛荒。就是地势高的,供不上水的旱田,也可以用蒸汽机打井灌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明末钢铁大亨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