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都市小说 > 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 第382章 阴谋与算计,公甫先生之殇!

第382章 阴谋与算计,公甫先生之殇!(1/2)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金陵,帝都。

因为学部尚书解缙入狱。

致使学部群龙无首,只有侍郎陈公甫一人独力支撑。

陈公甫原本是象山书院的落魄山长,生活清贫,家无余财。

此次入京之后,虽然汉王殿下给他置办了一处府宅,但陈公甫婉言谢绝了,他依旧住在金陵城北一处简陋小院。

帝都居民主要集中在城南、城中地区,一段是沿内秦淮西半段的两岸繁华地区,另一段是广艺街以东。

相比之下,因城北没有固定城门、城墙设施,人居较少,逐渐成了贫民偏户聚集的地方。

自从解缙入狱之后,太子殿下一时间又未及时补充学部尚书一职,以致陈公甫的工作异常繁忙。

正值学部大力推行新学,对官学改制的敏感时间,各道州府县皆有政务上呈,需要他拍板处理的政务实在太多了。

对此陈公甫倒也没有怨言,此刻他只想着有生之年,能够亲眼见到新学大成,见到陆学子弟遍布天下,如此就足矣!

生活清苦,政务繁杂,都可以接受。

他陈公甫前半辈子碌碌无为,守着象山书院苟延残喘,本以为此生就会这样结束,愧对恩师的教导。

然而汉王朱高煦的横空出世,让他终于看到了希望,看到了陆学大行其道的希望!

只是可恨,汉王殿下突然远走北疆,不然这新学铁定可以如期推行,取代那程朱登临神坛了!

一想到这儿,陈公甫就忍不住叹了口气。

他还在伏案批阅政务,门外却突然出现了一道身影,正是皇家制造局局长胡元澄。

“公甫,走吧,该下值了。”

胡元澄看着这位好友,心中难免叹了口气。

身居陋室,却能一心为国,操劳理政,这样的学者大家,才是真正的大儒啊!

他胡元澄的确是安南人不假,他胡元澄从未学习过程朱圣贤之言也不假,但是他胡元澄在大明朝为官这么多年,见到的大多都是些贪赃枉法、骄奢淫逸的缙绅官员!

而他们,全都是清一色的程朱文人!

与那些蛀虫米虫比起来,陈公甫简直堪比圣贤!

当年诏狱研究院中的八人,老大哥陈济是史学家,无论是学识还是威望都令其余七人尊敬信服。

解缙则是个没心没肺的二楞子,恃才傲物却又真诚坦率,还是个不折不扣的酒蒙子。

王景、邹缉、曾棨三人本就是被胁迫进入诏狱编书,即便最后接受了这新学,他们骨子里还是看不起陆学传人陈公甫。

尤其是七人重返朝堂之后,王景、邹缉、曾棨三人明显自成一派,似乎正在宣扬儒家公羊思想,与陈公甫弘扬的陆学成了竞争对手,双方更是不太和睦。

也只有胡元澄这个曾经的安南人,能够体会得到被群臣排挤打压的心酸苦楚,所以他与陈公甫一向交好,二人互相引为知己。

其实说心里话,相比于只知道高喊仁义道德、礼法制度的程朱之学,胡元澄更加看好强调人之本心主动性的陆氏心学。

陈公甫瞧见天色的确不早了,他还要赶回城北住所,所以简单收拾了一下,便与胡元澄一同走出了官署。

学部规制一应与六部同,所以办公之地同样在紫禁城内的千步廊。

千步廊东接长安左门,西接长安右门,其北侧左右各有东西向廊房一百余间,这便是中央政府机关六部百司的办公之地。

按文东武西的格局,文官在东千步廊,武官在西千步廊。

陈公甫与胡元澄出了宫,坐上了胡元澄的马车。

胡元澄好歹也算是一部尚书,曾经又是安南国王子,生活水平自然还算可观。

二人在马车内长吁短叹,诉说着各自的愁苦烦闷。

陈公甫愁,愁在新学工作受阻,无人主持大局。

要是新学推广不成,好不容易等到的失望,直接变成了绝望,那会比杀了他还要难受。

胡元澄愁,愁在皇家制造局匠人不足,地盘太少,太子爷却又不同意扩建。

这明明都是汉王殿下临行之前,制定好的三步走强国战略,可是现在太子爷却突然变卦了,说什么国库空虚资金不足,都是些狗屁谎话!

说到底,那位宽厚仁慈的太子殿下,还是看不起他们这些匠人,不愿将匠人地位抬得与士人一样高!

上次朝会后,胡元澄也算是想明白了,为何那些程朱缙绅会强烈反对组建大明工会!

原因很简单,减免徭役赋税的特权,只能他们文人士子拥有!

地位卑贱职业卑贱的匠人,怎么能够同他们这些文人老爷平起平坐?

士农工商,这是中原历代王朝都不曾改变的固定阶级,甚至这种阶级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即便是颇有贤名的太子朱高炽,也是怀揣着这样的观念,刻意打压天下匠人!

要怪就只能怪汉王殿下心不够狠,他要是足够狠心,直接掀翻了太子殿下,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