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仰光(1/2)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哪怕是在前世,缅钿各种新闻漫天飞的时期,大部分国人依旧不知道那边到底是怎么个情况。

就比如从云省飞出的飞机,其实飞不到所谓的‘缅北’。

因为把缅北等同于园区并不准确,真正的缅北是密支那,产翡翠的地方,那里基本没有搞电诈的行当。

搞电诈嘎腰子的是缅东,最多可以说是缅东北。

像胡父被绑过去的,就是掸邦的邦康,挨着普市的孟链县,两者仅仅隔了一条江。

之所以说飞机飞不到缅东诈骗园区,是因为缅钿自己人也过不去。

根本就没有合法进入的途径,去了就是偷渡犯。

还是那句话,缅钿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度,不太大的地方上,居然有整整135个民族

将近是我们的三倍,这数量真的多的可怕。

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随着民族解放运动时期的到来,作为英属印缓冲区的缅钿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蝇国于是和缅钿的国父昂山进行谈判,允许他们独立。

那个时候问题便出现了,135个民族,太多都不是同一条心了。

缅族人虽然是主体民族,但其他的民族可不这样认为,也同样不认为必须要跟你们缅族人一起建立一个国家。

岂不闻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你能独立,我就不能?

寄人篱下总归是没有独立自主来的舒服。

没办法,国父昂山和蝇国人谈判争取到的时间只有一年,一年之内必须做成这件事,迟则生变。

于是他捏着鼻子认了,跟各个民族的首领签订了一份‘彬龙协议’,规定大家平等,甚至允许民族自治,大家先这么凑合着过,等十年后我们再谈谈。

如果事情能像昂山所想的那样发展,缅钿未尝不能越过越好,不至于搞成现在这样,常年稳居东南亚经济最差的国度。

结果是,国父昂山艰难争取到的局面,同年七月就没了,因为他被暗杀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昂山之于缅钿,就像教员之于我们,一样的是天降猛男,一样的救亡图存,可惜他少了一点气运。

昂山在,大家还算服气,能听这个带头大哥的话拧成一股绳往前走,毕竟他是枪林弹雨里杀出来的首领。昂山死,摇摇晃晃的家直接倒塌,各路人马相继出动。

1962年后,缅钿最大的势力发动政变,正式宣告这个国度进入军正服时代。

这就是近代缅钿建国后,一直无法安稳的原因。

表面上是民主选举制,实际上是军正服掌权。

而军正服能控制的地区也不是太多,各个山区被各个武装势力占据。

对于嘎腰子要命的缅东北,其实缅钿自己人也害怕,就跟当时咱们家里闹土匪一样,各个被盘踞的山头是平民百姓敢靠近的?

去了可不是落草当兄弟,而是做下酒菜。

白野是知道这个情况的,无论是老鸟跟他讲述还是系统给的资料,他都明白。

所以这次来缅钿其实不为救人,那些同胞值不值得救是个道德问题,因为绝大多数是自己主动去的,并不像胡父那样被绑。

白野的道德感一直都不强。

而且各大园区里实际上管事的国人特别多,有些背后的老板就是‘自己人’,比如我们沿海的一些地区,一个村一个村的人一起过去,你想救他们,他们还不想走呢!

就连缅钿内部的果敢族,其实都可以说是汉族。

白野才懒得拿热脸贴冷屁股,心存侥幸想去捞钱的人,那就自己承担后果。

飞机降落在缅钿最大的城市,也是他们以前的首都,仰光。

陈德凯和李佳伟熟门熟路的向外走,准备去这边的朝山商会落脚。

白野感受了一下温度,脱掉了身上的衬衫。

在国内北方已经开始下雪的时节,这里穿着短袖。

气候很好,是缅钿最好的季节,这边跟国内不同,并不是四季分明,而是三个季节——

热季,雨季,凉季。

每年的十月到第二年的二月,是凉季。

此时天空晴朗,气温适宜,南部有些地区在30度左右,其他地区则是15到25度之间。

仰光虽然是缅钿最大的城市,但因为整个国家经济困难度摆在那里,说有多发达是骗鬼,最繁华的市中心也有现代高楼,不过数量实在不多,等同于我们三四线小城市的发展程度。

市内用高情商说,是绿化充足。低情商说,那就不说了。

路上人很多,不时能看到穿着传统服饰‘笼基’和人字拖的居民,也就是一块布当裙子穿的。

很多女孩儿脸上涂着黄白色的膏体,有些讲究的会做成花纹树叶形状,这是她们的‘特纳卡’,据传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一种由黄香楝木研磨而成的淡黄色粉末,能美容、防晒、驱蚊。

日产车很多,在东南亚小国人心中,对八嘎人的态度跟我们不一样,比如缅钿国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