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 第97章 铁铉的见闻

第97章 铁铉的见闻(1/2)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铁铉走进院子里,不着痕迹的打量着。

目光所至,见到的只有贫穷。

老头很瘦,孙子也差不多,全身上下,也只有一片麻布。

他将铁铉请进屋子,然后便端来了水。

茶叶自然是没有的,因为这不是他们能消费得起的东西。

铁铉自然不会嫌弃,接过一碗水,一饮而尽。

他也看到,这碗的边沿,只有一两个豁口。

想来,这应该是他们家相当珍贵的财产了。

毕竟铁铉已经走过了太多的地方,情况类似的人家也去过不少。

喝完水,铁铉感觉清爽了许多。

接着便找了个话题与老头闲聊起来。

内容嘛,无非就是种地,粮食,当地某些有名人物的八卦。

地和粮食,跟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自然愿意说,凑热闹,听八卦,这也是人类的天性。

跟百姓接触的多了,铁弦自然知道,该怎么从他们嘴中得到自己想要知道的东西。

“老哥,今年粮食收成怎么样?”

“嗨,怎么说呢,收成好不好,我们的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

“像我们这种有几亩自己的地的人还好点,没有地的,只能去租王老爷的地。”

“一年到头都在饿肚子。”

“我听说几十里外的村子,那里的佃户,光是租子,就占了地里收成的七成。”

“再算上交给朝廷的赋税,到手里,就没剩下多少。”

“没饿死人,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老头说道,叹了口气。

“那你们这里呢?”铁铉又问。

“我们这里的王老爷是个大善人,租子只要五成,有时候还会捐银子修桥铺路。”

说到这里,老头忍不住竖起了拇指。

在他看来,王老爷确实是一个大善人。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差别,和其他地主比起来,王老爷实在是太善良了。

铁铉听着,暗自点头。

他一路明察暗访,见到租子在五成及其以下的,实在是少得可怜。

“不过要说租子最少的,还得是皇帝老爷。”

“几年前我们举家逃荒,路过一处庄子,听说那里的租子只有三成。”

“你是不是觉得也很难相信?”

见铁铉表情不可置信,老头笑呵呵道。

“是啊,可这跟当今陛下有什么关系?”铁铉点头承认,随即又问。

“因为后来我们打听过,那处庄子,是皇帝老爷的皇庄。”

“只要是给皇帝老爷种地,就只收三成的租子,还不用服徭役,也没有其他什么税。”

“那个庄子的百姓,过得实在是太好了,一年下来,还能存上些粮食,庄子里的孩子,长得也很壮实。”

“有时候我就在想,我们这里为什么不是皇庄呢?”

老头说道。

铁铉能看到,其眼中的向往。

“近几年,我们这边已经有不少人知道给皇帝老爷种地租子低。”

“很多快活不下去的人,就想方设法的去给皇帝老爷种地。”

“为了这个,很多人甚至把自己的老婆女儿给卖了,来找路子。”

说起这个,老头的语气中一阵唏嘘。

“不过地主老爷,还有县太爷,发现这个事儿后,对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就看的比较紧了。”

铁铉听着,心中也是在不断思考着。

百姓之所以想给皇帝种地,无非就是能够活下去。

加之皇帝喜欢打仗,大兴土木等,这都是极为费钱的事,所以永乐一朝的百姓,身上的负担是比较重的。

这忽然听说,给皇帝老爷种地,交的少,活得好,这谁能不向往啊。

随后,铁铉又问了一些地主老爷交税的情况。

这和他了解的都差不多。

地主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将自己承担的赋税,分摊在了下面佃户的身上。

就这,他们还经常交一半欠一半。

有时候遭了灾,粮食产量下降甚至绝收,朝廷会降低赋税或者免去赋税。

他们便借助这个机会,把自身还欠着的赋税给免掉。

总之,逃税的方法多种多样,铁铉几乎是每到一个地方,就能学到一点东西。

而百姓的身上,始终有着沉重的负担。

田税,人头税,徭役。

这是百姓头上的三座大山,有些贪官污吏,还会发明一些杂税,来搜刮百姓的钱财。

看的多了,铁铉的心中也就萌生了一些想法。

能不能减一减百姓身上的担子,比如跟皇庄一样,只收三成的税,其他的都免了。

虽然名义上是租子,但实际上和田税没什么区别。

而且百姓也不在乎这些,他们在乎的只是自己需要交多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