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仙侠修真 > 表演大师 > 第98章 剪辑是门艺术活

第98章 剪辑是门艺术活(1/2)

上一章表演大师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二十年前的戏在整部电影里占三分之一左右,按一部电影九十分钟的时长来算,也就三十来分钟,大部分是以齐思甜的回忆展开。

尽管成片只有三十多分钟,但李睿拍的素材却足足有一百多分钟,这还是他根据原版的画面刻意压缩的结果。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拍摄工作,由于春节和舒琪档期的安排,间隔差不多有一个月的时间。在这一个月里李睿的主要工作就是剪辑以及对第二部分拍摄的准备工作。

因为在电影中这些二十年的情节都是不断地穿插在整部电影中,所以暂时只能是根据分镜头剧本进行粗剪。

剪辑这项工作在内地圈内一直是被作为后期制作,其实李睿倒是觉得不然。他脑子里的影视剧实在太多,尤其是那些未来的国外大片。

仔细对比,就会发现国外电影和国产电影的区别,不单单在于故事、演员、特技等方面的差距,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电影的剪辑。国外电影不管电影的质量好坏,至少画面的流畅度上都要明显高于当下一般的国产电影。

李睿在电影学院的时候旁听过导演系的课程,自然也学过剪辑。在学习剪辑的时候,老师们强调最多的是那些淡入淡出的剪辑技巧。

但在实际剪辑中,李睿却发现其实技巧并不重要,分镜头之间也不用刻意加淡入淡出或者一些花里胡俏的转场效果,硬接有时一样会很流畅。

相对于现场拍摄,机房里剪辑工作更像是一个二次创作的过程。李睿甚至觉得坐在剪辑台前的自己很象是一个厨师,那些拍好的素材就要比是食材,通过不同的烹饪方法,可以做成华国菜、法国大餐或者料理。

比如拍摄好一段“发呆”的镜头,根据不同的剪辑方法,这一镜头可以表示成悲伤,也可表示成欢乐。

李睿之前拍摄的素材都是根据剧本中人物的刻画和故事情节平铺直叙的,如果用一般的剪辑手法,按照顺序剪辑,那就不是电影,而是电视剧了。

有时李睿也会觉得自己很矛盾,好象剪辑和导演这两个角色似乎是天生对立的。从导演的角度,他认为自己拍的每个镜头都很不错,常常会难以取舍,而剪辑的工作就是要不断地剪掉,剪掉……

不过他很快就从中找到了乐趣,在剪辑的时候,他会围绕自己的主题,在镜头和镜头之间按照自己的理解,添加一些不安感。

比如在重要的台词之后,先插入一个人物闭眼的镜头,然后再连接下面的镜头,这样就会使人对这句台词产生疑问,比起平铺直叙的表现,更留下一些牵动人心的东西。

也正是因为这样,李睿才会发现自己拍的这些素材,几乎没有无用的。有时即使他已经完成了某一部分的剪辑,常常又会发现有一个镜头正好能用来更进一步地加强表现力,然后他马上又会积极的采用。

于是他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撸着这些拍好的素材,有些镜头在拍的时候,他可能觉得并不重要,或者仅仅是过场戏,但在剪辑的时候,他经常会有“幸亏事先拍了这一段”、“把这一段准备着”等这样的感触。

同时通过对这第一部分的剪辑,让李睿对接下来要拍的第二部分,脑子里形成了更有针对性的拍摄计划。

虽然他之前对原版平庸的剧情画面做了一定的修改,但是现在回过头来想想,里面使用的对白和台词还是有点多,主题其实依旧没有表达清楚。

削减信息量,激发观众的想象力。

李睿突然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把第二部分比作一场百米赛跑,那么开头的十米和最后的四十米全都舍弃,只留下拼命奔跑的部分。如果在最后再接上人物悲伤的表情,就会让观众在想象中产生怜悯之情。这就好比在一篇文章的字里行间加上了更深的内容。

时常听人说电影就是艺术,什么才是电影艺术?

可能一千个人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但李睿却觉得,或许正是这种给观众留下想象空间的,能够在画面中留下更深内容的,大概就是电影艺术吧。

从阳城回来的第二天,李睿就一头扎进了燕京电影制片厂的剪辑机房。这里不得不说他的经纪人莫小勇,自从莫小勇成了李睿正式的经纪人之后,这小伙干劲十足,得知李睿这次过年不回家,他居然也主动留了下来,每天给李睿送饭。

从二月三日,一直到二月十日,也就是农历新年的正月初七,电影厂上班的前一天。整整一个星期,除了除夕那天晚上李睿和莫小勇一起在自己出租屋整了几个菜,算是吃了顿年夜饭之外,其他时间他几乎都泡在机房里。

一百多分钟的素材翻来覆去撸了无数遍,粗剪了好几个版本。每个版本剪完,他都会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同时不停地问自己,这部分的整体风格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地方需要多加几个镜头,把人物的内心感觉和情节重点再凸现一些?什么地方可以针脚不用那么细,可以虚一些,撤几个镜头?

这是一个不断寻找缺点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更是不断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表演大师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