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2节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11-03-0809:58:17

傅作义决定封城。封城之前,他说,我们这是躺在棺材里,就差盖盖子了。

本来这话是为表示与太原城共存亡的决心的。但此时受到外面兵败如山倒大气候的影响,军心士气已经不振,所以得到的反馈,却是当天晚上就有很多人不愿“躺在棺材里”,连夜越城潜逃了。

11月6日晚,板垣师团到达太原城外。

第二天,他派出使者,要求傅作义开城投降,理所当然遭到了拒绝。

11月8日,板垣开始攻城。

一攻,城里就乱了。乱源,首先是绥军的副军长曾延毅。

就像29军一样,副军长往往都不掌握实权,属于一个位高权不重的虚职。曾延毅的情况也是如此。

说起来,傅曾二人还是保定同学,当年守涿州时,又是患难与共的战友,但是曾延毅后来曾在天津市公安局长任上干过一段时间。公安局长这个职位,在什么地方都是肥缺,所以他大钱小钱捞了不少。

傅作义老于世故,他对军人有一个清晰的判断,那就是:“军人不能有钱,有了钱就怕死”。

按照这一标准,他把曾延毅打入了怕死之列,从此不再重用他,而是将其由旅长提长到副军长,明升暗降,把他闲置起来。

所以我们看在绥远抗战和之后的一系列战役中,在傅作义手下跳来跃去的始终都是孙董那两只虎,根本见不到曾延毅的半点影子。

傅作义没有看错人。这姓曾的真是个怕死鬼。当天早上日军一开始攻城,他就借口巡视,骑着马跑了。

一个副军长跑了,本来还不影响全局,但是在城内极其紧张的空气下,由于副、傅同音,“副军长走了”竟被误传成了“傅军长走了”,使得其他人惶惶不知所从。

很快,戒严副司令也落荒而逃。于是,“副(傅)司令走了”更是令城中军心大乱。

大家之所以敢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固守太原,其实全指着傅作义的那点威名,现在听说傅作义也“走了”,谁还能再坚持得住。

绥军虽素有能战之名,但经过忻口战役,实际已沦为破损之师,与从前不可同日而语,加上守城决心动摇,傅作义纵有过人之术,如今也已徒呼奈何,当下急得两眼通红。可是此时此刻,那个“走”字却仍不能从他嘴里说出来,毕竟满打满算,太原守了一天还没满呢。

最后撤退的命令是由参谋长代签的,然而肯定是得到了傅作义的默许,不然没人敢这么干。

傅作义出城撤退时,窘迫到身边只有一个兵,而他在过河时,脚被陷在泥沙里,不得不赤着脚趟过河。旁边的小兵给了他一双布鞋,由于傅作义脚大,穿不进,只好把前鞋口割开一个缝,才没有落到军长光着脚跑路的份。

仅仅一天工夫,太原失守,让板垣白捡了一个便宜,声誉又重新回升。

此时的“九国公约”签约国会议仍无任何结果。

日本照旧摆着架子拒不赴会,而原来一直宣称要实施“防疫隔离”的罗斯福也明显降低了调子,原因就是他治病救人的主张在国内并未得到如期的反响和支持,在政府内部,以国务卿科德尔.赫尔为首的一批保守派国僚更是坚决主张对中日之战“不干涉”。

当着欧美各国的面,近卫内阁摆着一副臭架子,但这并不是说他完全不想谈判。谈,还是想谈的,只不过不想让英美做中介人。

对于谈和,主张最力者为参谋次长多田骏。

(1067)

本站7x24小时不间断超速小说更新,请牢记经典址:[拼音第一个字母]手机看小说:【经典小说】,x小说下载请到小说信息页,请点上面的“返回书页”!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