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0节(1/2)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11-04-2310:30:53

感谢

1、感谢天涯网友。确如有的朋友所言,因为南京签售时间是周五,所以来的人并不太多。但当我跟旁边包括书店的人介绍,这些都是我天涯上此前素未谋面的朋友时,众人皆作惊讶与羡慕状。为此,我很高兴也很快乐甚至得意,我的大多数朋友都是这部书牵的线,分布天南海北。特别感谢王哥(银河漫游),带我转了好多仅慕名而无缘得见的地方:空军烈士墓、项英墓……

2、去南京签书,其实还是签的那两本,但我从这次书会了解到的信息是,把这部书全部出完似乎有希望了,当然可能操作中会有一些变化,甚至包括可能要被迫改书名。有很多事,作为一个作者是没法改变的,我只能说,我从未放弃,不管以后会怎样,一定把它写完。

3、网上有些论题,有朋友建议我回应。我在南京和王哥他们也说到,争论应求同存异,我承认自己才疏学浅,只要有bug,就愿意修改。但是有些争论不一样,你不能要求我完全接受你的论点,毕竟很多东西,我有我的思考,有我的坚持,在这些方面我不会轻易改变。我之不愿意回应正在于此,此类争论,多争不仅无益,而且伤人伤己。天涯犹如我家,我不愿意如此,请大家谅解。如果你觉得老关说得不对,不妨轻轻一笑掠过,就当这家伙在胡说八道,民间人士,也散不了多少毒,如果你觉得他说得还有些道理,或还有些差错,不妨补上,这样大家都可从中受益,也包括在下我。

再次感谢各位,在下不知怎样才能报答各位厚爱,惟继续把书写好而已:)

2011-04-2310:35:33

恐怕真的只能直挺挺地站在法庭上听候宣判了。

当然,也可以偷偷溜掉,实在不济躲到沦陷区或索性出国,兵荒马乱的,谁还能跟在你屁股后面抓人不成,但张自忠自己很清楚,假如这样做,一生就真的被完全毁掉了。

虽曾迷茫犯错,却也是个堂堂七尺男儿,岂肯为之。

再说,若无洗心革面之意,我又怎么会冒着千辛万苦,潜出沦陷区南下呢?

可是,正所谓墙倒众人推,鼓破万人锤,这种时候,无论态度多么真诚,回应你的依然是无边无际的冷眼和冷遇。

直到在济南下车,张自忠心里仍然充满了绝望和凄凉,就在这时,一个他从未预料得到的场面出现了。

萧振瀛站在他的面前。

现在的张自忠不是从前的张自忠,现在的萧振瀛也不是从前的萧振瀛。

士别方三日,两人的距离却已是如此之大:一个是生死未卜的罪人,被痛骂和鄙弃包围的汉奸嫌疑犯,另一个却是第一战区总参议,拥有将级军衔的高级长官。

张自忠更不会忘记的是,在当初驱萧的过程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惊讶和紧张,惭愧和惶恐,交替出现在张自忠脸上,让他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

好久,才吐出了两个字:大哥……

曾几何时,张自忠意气飞扬,这个称呼被抛到了九宵云外,代之而起的,只是对那一点点现实利益的争夺!

然而一切终将过去,浮华散尽,能够留存的还是兄弟手足之情。

这么久以来,张自忠虽然境遇一落千丈,到了人尽奚落的程度,但从未当着别人的面掉过一滴眼泪,如今却再也控制不住了。

他抱着萧振瀛大哭起来:我对不起团体,对不起大哥(指宋哲元)!

萧振瀛想知道的是,你当初为什么要去北平。

的确,每个人都想知道,那一直是一个藏在许多人心中的谜。

张自忠提到了一个人,那个出卖29军的潘毓桂。

潘毓桂当时告诉我,宋哲元已经接受了日本人的所有条件,可是日本人又认为军队已不听从宋的命令,所以要我代替,这样我才赶到北平,“代以控制局势”,不料局势会“演变如此”。

张自忠不能够启齿也无法解释的是,在“被鬼所迷”的情况下,他是否也曾有过取宋自代的念头。

听到这里,聪明如萧振瀛已经全都明白了。

这是汉奸的阴谋,潘毓桂是什么东西,他的话你能听能信吗?宋哲元从未接受日本人的条件,过错在你一人身上。

张自忠如梦方醒。自己上了当,却还替人数钱,何其愚哉。

等清醒过来,错误却已无法挽回,假如当时萧振瀛在身边,也许不致如此糊涂吧。

张自忠痛哭着对萧振瀛说,我这颗心可对天地日月,现在是百口莫辩,但是请给我一个机会,让我死在战场之上,“有以自白”。

这个时候,萧振瀛一定是暗暗地松了口气。

张自忠秉性纯正,过去受人利用,一时迷途,如今既知错能改,则一切犹可转圜。

更重要的是,萧振瀛了解他这位兄弟的军事才能,眼下正值多事之秋,急需抗倭良将,岂可不为国家惜此人才。

但他同时也知道,张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