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节(1/3)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09-12-1309:02:35

这个人叫李杜。

现在这个名字可能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了。不过如果我告诉你,当年国共曾一致同意,让他担任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就是杨靖宇、赵尚志们那支部队的总司令,后因故未能实际赴任),你可能就会对他另眼相看了。

如果说东北军后期还有较为优秀的军政人才的话,李杜绝对可以排到前几名。

还记得那个帮宗社党搞“满蒙独立运动”的蒙古叛匪巴布扎布吗?他被张作霖打死后,其残部阴魂不散,仗着马快,仍然时常跑过来进行骚扰。

那时候,李杜已经是吴俊升吴大舌头下面的一个团长。他看出蒙古残匪外表嚣张,其实已经是黔驴技穷,力不从心,便毅然单骑闯关,在敌营里一呆就是大半个月,愣是把这帮人给说到了投降。

此人长于治军,他和丁超一样,都曾参加过中苏同江之战。经过那场堪称惨败的战役,有的人从此对与外寇作战噤若寒蝉,轻易不敢再提“抵抗”二字,有的人则继续过着那种麻木不仁、醉生梦死的生活,反正今朝有酒今朝醉,混上一天是一天,当然还有人会卧薪尝胆,每天想着要从头再来,一雪前耻。

最后一种人在东北军中很少,但并不是没有。

李杜就是一个。

经过这次战役,他看到了东北军暴露出来的低劣军事素质和业已走向沉沦的战斗精神,并且预见到了这种恶性循环的危险性。

别人无法改变,只能改变自己。回到依兰后,李杜开始对所部进行军事改革,并特别注重基本动作、战术意识和官兵关系这三条。

前车之鉴,后车之覆。对李杜来说,同苏联部队作战那是有血的教训的。同江一役之所以惨败,并不完全是输在武器不如人上面,技不如人,斗志也不如人,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所以他自此以后,对士兵的基本动作练习格外重视。在枪械使用和白刃拼剌等基本训练方面,当时的一般东北军军官都懒得去管,只有李杜每次都要亲自督练,决不肯有所马虎。

士兵知道怎么打仗了,指挥的人不行也照样完蛋。李杜在其旅部开办军官轮训班,就是专门抓排以上军官的战术意识。他不仅开班,还亲自上去当老师,给各级军官讲授兵法,分析战例,一点一点地提高他们的实战指挥能力。

官和兵都会打仗了,还需要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李杜在这方面同样做得不错,很注意得兵之心,平时再忙,也要过问官兵的起居伙食问题。

实践证明,抓与不抓就是不一样。所谓“柳营春试马,虎帐夜谈兵”,经过这番整顿,李杜所部向称纪律严明,拉得出,打得响,是东北军中战斗力比较突出的一支部队

更为人称道的是,李杜还能文能武,在地方治理上很得民望。老百姓甚至在其门口献上“名垂东北”、“政绩斐然”的金匾以及万民伞、万民旗,以示敬意。

要知道,在少帅时代,东北吏治是很成问题的,我们只要想一想万宝山事件的起因以及处理过程就知道了。出污泥而不染,军人出身的李杜能把清官好官做到这个份上,确实不易。

这一点,就连日本人也看到了,并且一直为之头疼不已,认为由于李杜“实施了相当好的善政”,(其所治理地区)“对于日本势力的急剧渗透有强烈的反感”。

(272)

2009-12-1314:59:38

兼答zysabig兄:

以装备最好的中央军德械师第87师、88师为例,如按正常配制,师部应配有直属炮兵营、工兵营、通信营、辎重营、特务营、卫生队各1。师下辖2个步兵旅。旅下辖2个步兵团,团下辖3个步兵营。团掌握有1个迫击炮连(6门迫击炮),营掌握有1个机炮连(2门迫击炮)。在师部直属炮兵营中,应有3个榴弹炮连(12门山炮),1个战防炮连(4门战防炮),1个高射炮连(4门高射炮)。

与日军相比,中国军队即使是德械师,其火力也相差甚远。因为炮是要用足够数量的炮弹来喂的。日方野炮山炮联队出发时,其炮弹供应均以较大基数供应。但中国军队就是有几门质量很差的山炮,也无如此多数量的炮弹相配。倒是旅以下的迫击炮更能发挥威力。

在淞沪战役时,中国德械师的高射炮亦发挥过作用,曾有击落日机纪录。

2009-12-1315:01:40

“九一八”事变前后,李杜担任依兰镇守使(依兰县在哈尔滨以东)兼吉林东北军第24旅旅长。

这个镇守使和旅长职务都是张作霖给的,打那以后,他就再没获得过任何升迁。

东北军后期老是说选不出能将,可就这样比万福麟之辈不知要强上多少倍的人,却不知为何愣是不入少帅法眼。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他究竟是怎么挑选人的。

不客气地说一句,在这方面,就连人家熙洽都比他强。

当初,日本人极力怂恿熙洽谋取哈尔滨,这位过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