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节(1/2)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09-12-2622:01:39

作为一个英国绅士,李顿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但他是个聪明人,知道在别人屋檐下,有时低低头也是必要的,就应承了下来。

来到东北后,一开始调查团并没打算与伪满政权进行接触。但关东军马上就找各种理由和借口使起了绊子,折腾来折腾去,就是让你知道,在这块地面上如果不跟伪满打交道,绝对不让你有好日子过。

在这种情况下,李顿才感到如果坚持不跟伪满打交道,这趟调查任务恐怕是难以完成的。于是他首先登门拜访了关东军司令本庄繁,并说希望通过他与“新政府”(伪满)取得联系。

看到调查团已经知情识趣,改弦更张,本庄繁当然很高兴,乐颠颠地就帮他去找人了。

接下来,调查团逐一会见了“九一八”事变时的日方主要当事人以及伪满包括溥仪在内的部分高官。

在会见过程中,李顿始终只认真聆听而不轻易表态。

几天之后,他基本理清了头绪——

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一共两个。

第一,日本“九一八”当晚的行动究竟是挑衅还是自卫。

第二,满洲国究竟是个什么东东。

第一个是责任问题,这个相对来说比较好处理。不是有一个柳条湖吗,去看看现场就知道了。

第二个才是关键,也是最棘手的,它直接决定着满洲问题该如何对待,如何处理。

如果建立满洲国是东北人真实意愿的表示,当地人拥护它,那这就是中国的内政,国联不用插手,也插不了手。但假设后面还潜藏着不为人知的黑幕和猫腻,那情况就比较复杂了。

围绕满洲国问题的调查,一场看不见的暗斗已经悄悄布局。

在这场暗斗中,为了揭露事实真相,一些勇敢的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仅在哈尔滨,就有5名中国人、2名俄罗斯人、1名朝鲜人因向调查团递交请愿书而惨遭毒手。至于被逮捕、关押并受到迫害的则更是不计其数。

睿智如李顿,恐怕也想不到日本人会如此疯狂地掩盖事实真相。

为了演好这场假得不能再假的大戏,板垣和土肥原,一个在沈阳,一个在哈尔滨,可都是机关算尽,连吃奶的劲都用上了。有一阵,甚至连最善此道的老特务土肥原都忙得晕头转向,经常神经过敏。

那个身为伪满外交次长的大桥没羞没臊,厚着脸皮硬是要挤进调查团,当然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监视和阻挠调查团的行动。

除了这个家伙以外,关东军还派来了大批警察为调查团提供“保护”。一夜之间,调查团的周围几乎都变成了警察的世界。

在所住宾馆里,除了调查团的人,其实都是警察。旅客是警察,服务生是警察,连来收垃圾的都是警察。

不爽,想上街?

告诉你,街上也一样,凡调查团能接触到的,无论是商店老板,还是饭馆小二,甚至一个剧场卖票的,他们的秘密身份都可能是:警察。

实在受不了你们,钻厕所吧,这样你们总没办法了吧。

别做梦,没准旁边蹲坑的正在给你做记录呢。

这些警察除了要“保护”调查团兼客串群众演员外,还得去那些“可疑人士”的家门口站岗望风,以防止他们跟调查团接触。所谓的“可疑人士”那也不是一点半点,凡是有两钱的中国商人大都划在此例(原因后面还要说到),所以到后来,警察都不够用,无奈之下,土肥原只好把一些土匪出身的人都找出来,扔件“满洲国”军装往他们身上一套:去,别闲着,给我放哨去。

(292)

2009-12-2622:06:56

作者:厌恨qq回复日期:2009-12-2621:34:43

睡前顶贴!关兄博学

只是能否多点战役,毕竟是抗战啊

至于调查团这些可以一笔带过。

我们太想知道正面抗战战场的事情了

————————————————————————

厌恨qq兄:请稍安勿躁,围绕国联调查的这一往事是抗战中绕不过去的,这不仅是一场很精彩的堪称斗智斗勇的外交战,而且它跟马占山二次复出紧密相连(尽管此时东北义勇军已风起云涌,但马占山仍然是东北抗日力量的绝对主角)。

2009-12-2719:02:56

有人怕这些有“案底”的人乱来。土肥原的说法是,从现在开始,这些人就是满洲国士兵了,他们就算犯了罪,也跟我们日本无关!

令人发噱的是,这帮土匪还真以为“皇军”老人家要重用他们了,表现得十分敬业,让他们站岗就站岗,让他们盯梢就盯梢,眼睛都不带眨一眨的。就在李顿调查团离开东北后,他们还缠着土肥原给他们转正,说是再也不想当土匪了,要长期吃国家饭,干警察,把个土肥原弄得哭笑不得。

满洲调查的焦点在哪里,李顿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