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节(1/2)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10-01-0509:01:12

“九一八”事变后,“倭患”越来越急,如果能够用“俄”来牵制一下“倭”显然是很有必要的。

但为什么中国外交方面一直没什么动作呢?

“中东路事件”没处理完当然是一个原因,东北军政当局弄出来的那个《伯力协定》不是中国政府一直不肯承认吗?斯大林不爽,这就成了大家心里的一个疙瘩。

除此之外,国内还有一个外蒙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的对立和矛盾也是一直不断。

与之相比,国际因素更为重要。

李鸿章的那套联俄制日,其实还没出手,就被日本人看得清清楚楚,他们最恨这个。

你不跟我好好谈还去找帮手,想阴我是不是?好,有你好看的。

那个时候的苏联尚处在恢复和上升期,共产主义运动也没像后来那样成功和火爆,在全球范围内,“反苏反共”甚至一度成为一句时髦口号。日本人多精啊,它来得正好,就天天把这句口号放在嘴边念叨,做为自己在远东横冲直撞的一个绝佳理由。

跟苏联过于接近,必然会剌激日本,让这小个子更来劲。

到依靠国联打官司的时候,中国的顾虑又多了一层。

国联里面最大就是英法,美国虽没进入国联,但实际影响力并不比前二位差,还有这么多欧美国家,大家都把苏联看成外星人,压根儿就不愿搭理它。如果贸然跟苏联有了那么一点瓜葛,人家躲你还来不及,那国联的官司还要不要打了?

这一点别说政府要员心知肚明,就连当时的一般公务员都了解。马占山的代表不是一听调查团提到“为什么你们部队的臂章是红色的”就紧张吗?所以他非得使足劲把与苏联的关系给撇清不可。

不过事情都是会变化的,国际外交尤其如此。

我们小时候上作文课经常背这样的句子:小孩子的脸就像夏天的天气一样说变就变。

随着苏联的能力渐渐显山露水,有很多迹象表明,连美国这样的纯“自由主义国家”竟然也出现了承认苏联的苗头。

这大大消减了中国与苏联复交的心理障碍:你们都跟他抛媚眼了,我跟他拉拉手有什么不可以?

让老蒋动心的还有李顿调查团在报告书上的几句话。

怎么说的呢?

上面是这么说的:大家一定不能忘记满洲还有一个苏联,他在这里有一个中东路,还有历史上大大小小的一些利益。要解决满洲问题,苏联不加入不行。否则就是解决了也等于一场空(“解决时倘忽略苏联之重大利益,则此项解决必不能持久”)。

调查团的背后,实际上就是英法这些国家在说话。他们都说了,满洲问题得把苏联拉进来,不然搞不定。那就得照着方子抓药啊。

按照这个趋势看,英美那边是肯定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现在只剩下了最后一个问题。

日本方面会不会受剌激?

走到这一步,双方已经撕破脸皮上法院了,还顾及什么剌激不剌激的。

再者说,你不理苏联也不行啊。你不理它,它连自己的“满洲权益”也可以不管,听任关东军打过来,就知道一个劲地装傻,结果弄得小日本在东北更加肆无忌惮,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如此发展下去,两个家伙合起来欺负中国人都有可能。

决策层已经下定决心,但外交这个东西要成事,还需要一点特别的智慧和契机。

(320)

2010-01-0509:32:24

复云扰四方兄:

其实对于马大帅,老关也是由衷钦佩的。无论是从其勇气,还是军事上的指挥能力。甚至照我的看法,马占山二次复出后,在更为艰苦的条件下,其表现还要超出江桥抗战时期(这是后一阶段要重点展现给大家的)。但是以我所见到的很多民国时期的资料,那时候人物思考问题显然要比我们现在复杂得多。实际上,我也从来没有把马占山作为汉奸来看待,因为那是与老马截然不同的一类人(此前我曾把伪满的几个“部长”做过对比)。马占山投敌,很大程度上确有现实的考虑,也有很多无奈的成份在里面,甚至待机再起的成分相当大。这大概就是人中之龙,与哈叭狗的区别所在。打个比方,我们就很难想像,张作霖有一天会做汉奸(当年很多人是把马占山与张作霖来作对比的)。

不过另一方面,你要我相信马占山是准备做“余则成”,到日伪那里潜伏下来的,这个我也不太敢信。

再说到诈降这个问题,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似乎没有必要把内部人都瞒住,就剩他自己一个明白人。因为这样的诈降也太过火,代价也太大了,我想以马大帅这样的聪明人,绝不会出此下策。

当然,马占山所说的诈降也可以从另一方面来理解,因为他在心里从来就没降过,其部队也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中。

从马占山事后的态度来看,他本人对这段经历也是相当后悔的,认为出错了一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