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1节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11-10-1007:55:52

在中条山战役之前,中国统帅部已得到情报,判断“华北方面军”的此次进攻规模不同以往,鉴于中条山背靠黄河,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不易固守,因此曾建议中条山守军撤往黄河南岸,据河防守。

但卫立煌不以为然。

中条山是我多年经营之地,以此山为依托,已形成半圆形防御线,无论日军从北,从东,还是从西,要想破这条防御线都很难,这叫做置之险地而后生。

兴致勃勃之下,卫立煌还夸下海口,称中条山是抗战中的“马奇诺”,防御工事坚固,官兵士气旺盛,完全不用担心守不住。

参谋总长兼军政部长何应钦为此亲自到洛阳与卫立煌见面,后者仍坚持自己的策略。

背水一战,别人都不敢使用这一战术,只有我敢而且使用成功了,这次我也会以不变应万变,像以往那样继续守住中条山。

何应钦最终表示同意。

古往今来的很多军事实例都表明,险地可以守,但必须有所凭峙,不然险地就会很快变成“死地”。

按照卫立煌的认识,他的第一个凭峙是防御工事,也就是他所说的“马奇诺”。

可是我们或许可以得出一个规律,但凡叫作“马奇诺”的,几乎没有一个不被人家攻破。

淞沪会战时的“东方马奇诺”从头至尾就没派上什么大用处,而法国真正的马奇诺,一年前就被德国人绕过去了。

不是说防线不重要,而是如果说过于看重和依赖防御工事,最后的结果一定不妙。中条山防区南北纵深很小,就算防御工事真的达到马奇诺水平,也很难长期坚守,更何况还不达标。

中条山上有站跪卧三种防御工事,有交通沟,有据点堡垒,卫立煌在山上转了转,以为这就不错了。

可是苏联顾问也上山视察,人家看后就大摇其头。

知道什么是现代防御工事吗,得把一座山都给掏空了,山洞里可以过汽车,拖大炮那种的。你这还叫马奇诺?简直儿戏一般,太好笑了。

如果工事不行,那就只剩下了“官兵士气旺盛”。卫立煌虽没读过正规军校,但在陆军大学特别班进修过,兵法战策还是懂的,知道手中若不握有强兵的话,背水一战的确很危险。

张自忠当初过襄河,前三次都有第59军保驾护航,到第四次,前面是川军,身边是鲁军,战斗力都大大逊色于第59军,这也是他战死南瓜店的重要原因。

能够挡住日军十二次进攻,使卫立煌对中条山守军颇为自信,不过他长驻洛阳,很少像张自忠那样亲自过河,对前线的实情已然非常生疏和隔膜。

此一时彼一时,1941年的中条山已经有了根本变化,不是向好而是向坏。

这当然与大环境有关。历史学家黄仁宇谈到,到1941年,即抗战进行到一半时,国内物价已为战前的将近二十倍。随着贫困加剧和给养不足,厌战情绪开始蔓延,军队中的吃空额和走私现象屡见不鲜,且很难遏制。

这种情况各战区都有,但以卫立煌的第一战区尤为严重。

(1417)

本站7x24小时不间断超速小说更新,请牢记经典址:[拼音第一个字母]手机看小说:【经典小说】,x小说下载请到小说信息页,请点上面的“返回书页”!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