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8节(1/2)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百\|度\|搜\|經\|典\|小\|說\|免\|费\|下\|载\|小\|说】-0313:19:53

草鞋军团(3)

同盟会总部认为,长江流域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四川因位居长江上游,要第一个拿下来。

四川起义的任务就此落到了川籍的熊克武等人身上。

革命党人都是由学堂里读书的白面书生演化而来,要发动起义,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必须寻找同盟者,这些同盟者要天不怕地不怕,敢造反能造反。恰好巴蜀盆地最不缺的就是此类好汉,这就是哥老会,当地称为袍哥。

早年的黑社会可不比如今,只知道为了收取保护费或一己私怨砍砍杀杀,人家除了吃饱饭外,还有政治上的理想追求,比如袍哥就是如此。这个秘密组织创立于明末清初,其宗旨是“反清复明”,两百多年过去,甚至连他们自己对辫子旗袍之类都已习以为常,但却从未放弃当初的誓愿。

革命党要“驱逐鞑虏”,袍哥要“反清复明”,大家在这一点上结成了同志。在熊克武回国之前,袍哥中的舵把子佘英已受到革命党的格外关注。

舵把子相当于黑社会大哥。佘英高大魁梧,义气盖云,在袍哥会党中拥有极大号召力,更为难得的是,他还忧国忧民,对私下流传的“禁书”《革命军》和《警世钟》一见倾心,曾在群众中广为宣讲。据说当他在市井演讲时,“听者如堵”,没有不为之感动的。

经川籍同盟会员相邀,佘英赴日本拜谒孙中山,并加入了同盟会。熊克武在确定起义地点时,考虑泸州是佘英的家乡,袍哥力量又很强,遂将那里定为四川的首义之地。

要攻打泸州,光靠本地袍哥当然还不够,必须从外地增调会党,但这样无疑会带来一个问题——一座小城,一下子轰隆隆地涌进来这么多不速之客,官府的神经再迟钝,也免不了被触动。

佘英是泸州当地人,他找到了办法。

泸州有端午节赛龙舟的风俗,节日期间,到处人山人海,周围赶来看热闹的外地人多了去,几千人填进来不算什么。

这个办法不错,缺点是时间太紧,端午节转眼就要到了,武器和人员来不及准备。

顺着日历再往后面翻,大家都把视线聚焦在一个新的时间点上:1907年11月14日,农历十月初九。

当天是慈禧太后的寿辰,和其它地方一样,泸州方面自然也要跟着拍马屁,忙前忙后,粉饰太平。假如在这一天发动,准保能打官府一个措手不及。

那就把日子定下来。

计划不错,可惜赶不上变化,首先是武器准备上出了问题。手工制造炸弹不是一般的diy,过程非常之危险,熊克武等人在试制炸弹时,中途发生爆炸,不仅伤了自己人,还惊动了官府。

泸州的最高军政长官是知州杨兆龙,爆炸案虽然并非发生在他的辖区内,但仍给他敲响了警钟,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则更令他如临大敌。

【百\|度\|搜\|經\|典\|小\|說\|免\|费\|下\|载\|小\|说】-0313:20:42

草鞋军团(4)

泸州城内外突然出现了许多陌生人,把大大小小的客栈旅店都挤得满满的。这些人当然都是赶来参加起义的外地会党,他们的身份都改换成了客商,可问题是赛龙舟早就过了,也没有其它赶集什么的,这种冒泡方式不能不让人猜疑。

另一方面,袍哥会党毕竟不是纯正的革命党,大部分人所认为的革命就是像鲁迅在《阿q正传》中所描述的,“个个白盔白甲,穿着崇正皇帝的素”,有人甚至在外面说:“佘大哥(佘英)的星宿出现了,他不久就要做皇帝,我们的日子就好了。”

民间的传言越来越多,在杨兆龙看来,这就是暴风雨即将到来的前兆,他如坐针毡。

苦思之后,杨知州向佘英发出邀请,请他入府议事。

在从黑社会大哥转变成为革命党人起,佘英便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因此没怎么犹豫就来了。

等待他的,是一个陷井,或者换句话说,是杨兆龙设下的请君入瓮之计。官衙内早就杀机毕露,持枪拿刀的堂勇埋伏在帐后,为的就是要擒贼先擒王。

如果佘英身边前呼后拥,又或者进府后东张西望,左顾右盼,杨兆龙早就下令捉拿了,可惜都不是。

佘英单人独骑,神态自若,与官府原先的想像和预测大相径庭。

客套了几句后,杨兆龙便找了个借口溜到内室,他要听听幕僚们的意见。

幕僚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这佘英既然敢单刀赴会,又如此自容镇定,说明他心里没鬼,那些传言或许是谣言也难讲。

还有人则心有余悸地说,佘英是袍哥中的龙头大爷,能量惊人,就连我们府里的差役堂勇也多半是他徒弟。万一传言不实,草率拘捕,闹出乱子可怎么向上面交待?

见众人这么说,杨兆龙犹豫起来,就是这么一犹豫,为佘英提供了脱身之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