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1节(1/2)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百\|度\|搜\|經\|典\|小\|說\|免\|费\|下\|载\|小\|说】-0313:26:48

草鞋军团(9)

与广安起义不同,这次双方在人数和武器配备上都上了规模,而且各不相让,因此战斗异常激烈。

打一个乐山官军,同志军尚能应付,但是随后背面开来的一支官军,则使他们立刻处于腹背受敌的窘境,情形十分危险。

佘英只得率部且战且退,不料中途又遇到了一支官军。三支官军涌上来,前后左右变得全是敌人。

这是真正的硬仗苦仗。熬到天黑,同志军才得到分散突围的机会,而在突围过程中,作为指挥者的佘英与其他人失散了。

佘英从小练武,还考中过武秀才,拳脚棍棒很是了得。当时他正身患虐疾,但就靠着这身硬功夫,独自杀出一条血路,一口气跑到了川滇边境的豆沙关。

豆沙关是古代由蜀入滇的第一险关,从这里一步跨过去,便可以到达云南,然而就在镇上的一座茶馆里,佘英的行踪被密探侦知,随后就遭到包围,冲不出去了。

茶馆所在区域,另有一个名称,名叫断蛇坡。“蛇”与“佘”正好同音,断蛇等于断“佘”,联想起这些,就连横跨革命党与会党两界的英雄也感到了一种命中注定的无奈和悲哀。

他曾那么执着地放飞理想,如今风筝还在天上,只是手中那根线已经断了。

佘英被押回宜宾,一起被捕的还有另外一名革命党人。在审讯对质时,佘英故意指着他说:“此人不过是我家装水烟的雇工,把他抓来有什么用呢?”

佘英想要解救自己的同志,然而这位革命党人却大声争辩说:“佘大爷,我是跟你干革命的,你怎么说是装水烟的?我活着和你在一起,死也要和你在一起!”

负责审讯的官员面面相觑,难以理解眼前究竟都是一些什么人。

就义之前,佘英手书绝命诗:“牡丹初放却先残,未捣黄龙心不甘。”

在四川的所有起义中,乐山之役是最残酷也最壮烈的一次,包括佘英在内,死难者达两百多人,四川革命党损失极其严重。

随着乐山起义的失败,熊克武在泸州组织到的援军已起不到任何作用,他所能做的,只是冒险探监和安抚烈属。

要想在四川境内继续组织起义,至少在短期内再也不可能了。熊克武向同盟会总部提议,要求另择一处要地,集中全国革命党人的所有力量,发动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以便毕其功于一役。

事实上,同盟会总部也正在考虑这一问题。

自同盟会成立后,组织的中小规模起义已不算少,仅孙中山亲自领导的就达九次,包括四川这样各省自行策动的起义则不下数十次之多,但是无一能够成功,反而损兵折将,元气大伤。

经历血和泪的事实,才会有血和泪的体验。大家都对这样的零打碎敲失去了耐心,熊克武的建议,几乎是同盟会内的一致共鸣:与其玩多小的,不如赌一次大的。

【百\|度\|搜\|經\|典\|小\|說\|免\|费\|下\|载\|小\|说】-0313:27:34

草鞋军团(10)

1910年秋天,各地代表在马来西亚的槟榔屿举行集会,确定发动广州起义,并由同盟会中的另一位领袖级人物黄兴负责指挥。随后在海内外举行“选锋”,即挑选作为起义先锋的骨干,以便“集各省革命党之精英,与彼虏为最后之一搏”。

这是真正精英中的精英,加入先锋队的四川籍革命党人,除熊克武之外,还有一个著名人物:炸弹专家喻培伦。

枪弹须从国外高价购买,且运输贮藏非常困难,与之相比,炸弹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同盟会从创立初期开始,就非常看好这一武器。

熊克武在东京时,曾被总部派去学习炸弹制造,不过当时采用的是银制法,即用腐蚀性液体煮化银元,然后制成炸弹。

用银元制炸弹,花销也不小,而且制造过程也异常危险,喻培伦经过研制,尝试用独创的“喻氏法”来替代银制法,终于发明了符合需要的安全炸弹。

广州期间,在熊克武的协助下,仅花了半个月时间,喻培伦就制造出了三百多颗不同份量的炸弹。

与此同时,他们还近距离侦察到了广州官军的布防情况,其中最薄弱的是水师炮台。

熊克武曾以游览为名,登上水师炮台,发现把守的旗兵根本就不干正事,他们竟然在向游客兜售茶叶,有的还聚赌抽头。

在组织起义方面,熊克武已有相当经验,此情此景让他眼前一亮——如此防守,几乎可以用不堪一击来形容,到时如果能先夺取炮台,用彼炮转攻彼兵,则必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是事情的进展,并不如想像中那么顺畅。1911年4月8日,黄兴在香港召集会议,确定了起义发动日期,但广州将军孚琦当天被刺杀身亡,打乱了所有既定步骤。

所谓擒贼先擒王,在起义筹备阶段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