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节(1/3)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10-03-0414:12:08

何应钦选择的是见招应招。

除命29军继续加强喜峰口防守外,将手上最后的王牌摆至南天门第一线。

所谓的王牌一共两张。

一张是炮兵。这是中央军的独立炮兵部队,共有两团一营,虽说跟日军比还有不小差距,但起码人家有的野战炮和重迫击炮,我们也有了。这就意味着,他轰你,你也可以轰他了。

另一张是第17军的3个师中唯一的德械师:刘戡师。

这个师和“一二八”淞沪会战时的那两个京都近卫师(87师和88师)差不多,士兵都装备着一色儿的德制自动步枪。

原先黄杰师的右翼是东北军王以哲的部队,毫无疑问,这是南天门防线的最大软肋所在。何应钦拿刘戡师跟他们做了调换,让后者到滦河至冷口一线布防去了。

同时调防的还有光头刘玉章所在的那一个团。不过两天后他们又被徐庭瑶要了回来。

徐庭瑶在此时显现出来了他指挥作战上的细腻和用心。

他把刘玉章所在团要回来的目的,就是安排他们到南天门后方的大小开岭去构筑预备阵地。

预备阵地前后共筑6道,就是这6道阵地,后来成了第17军在战局不利时的救命稻草。

未雨绸缪,进退有据,方能为帅!

南天门这里没有问题,包括冷口在内的滦东当然就有问题了。

何应钦的应对,正合武藤的心意。

他现在需要的就是对方的失误,因为所谓破绽,就是在对手的失误中才能找到的。

何应钦认为关东军在古北口至少拥有一个师团的兵力(指弘前师团),一旦真的发动进攻,南天门防线将面临巨大压力,但事实并非如此。

铃木旅团始终未到古北口,在罗文峪吃瘪后,便退回承德,就地转入防御。这是因为在承德后面,就是日军作为大后方的赤峰,而负责赤峰防御的仅为一个骑兵旅团和部分伪军,这是武藤在发动滦东攻势之前,最让他放心不下的。

也就是说,在古北口负责防守的,始终只有川原旅团和他的配属部队。

到进入滦东战役准备期时,川原旅团又被大抽血一次,其主力中的长濑联队2个大队,配属的三宅骑兵联队全部、广野炮兵联队1个大队都被调走了,实际剩下来的只有4个步兵大队和2个炮兵大队。

古北口炮击,纯属虚张声势,和喜峰口那里一样,并无任何进攻意图。

如果我们当时对武藤的心思就能摸清摸透,在调兵遣将上是不是能够多一些选择性,而战局也不致会变得如此被动呢?

例如,我们可以抽调精兵到滦东甚至冷口一线,稳固那里的防守。

但这只是一种可能,另一种可能是局面也许会变得更糟。

日军声东击西的战术并不是第一次使用,但几乎是屡用屡验,这与日军的机动化能力和配合作战效率有相当大的关系。

纵使你识破他的计策又能怎么样。

那他索性把进攻重点就直接转向南天门,而接下来的情景可能更令你大吃一惊——

(474)

2010-03-0419:28:56

熊本师团坐着汽车到古北口,很快。

已调至滦东的刘戡师(假设的话)根本是跑不过对方的,也许没等他们到南天门,那里已被日军攻陷了。

所以这对中方指挥官来说,其实是一个二难选择,选哪样都难以改变战局,只能说是相对好一些罢了。

相对而言,何应钦的决断还稳妥一些。

按照正常判断,滦东地方那么大,离平津也有一段距离,晋绥军和东北军的大部分又都在那里,应不致短时间内就会陷落,这样,他还有充裕时间部署防线。南天门则不然,这里一出纰漏,后面的平津马上就面临威胁,那是连补救都来不及了。

如果拿中日双方最高指挥官相比,何应钦就相当于一个修修补补的裁缝,长城防线上哪个地方少了颗纽扣,破了个洞,他就想方设法去补一下,注重的是“点”,而武藤的视野却要宽广得多,他重视的始终是“面”。

这倒并不完全是指挥官高明与否决定的。何应钦只能在“点”上做文章,是因为他其实掌握不了“面”。参加长城抗战的中国军队中,除了中央军以外,对29军、晋绥军、东北军这些地方部队,名义上的最高长官何应钦在指挥上都难以真正做到调度自如,得心应手(甚至中央军里也有不服他管的)。相反,他的对手却能做到指哪打哪,随心所欲,其指挥效率确非中国军队所能比肩。

在8天的准备期内,除熊本师团、服部旅团一部外,武藤又从界岭口和义院口抽调了中柯混成旅团的一部分兵力。

在武藤看来,只有把五指捏成一个拳头,打出去才有力量,也才能完成其囊括滦东的计划。

日军在做进攻准备,冷口的黄光华在干什么呢。

答曰:听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