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节(1/2)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10-12-2220:27:19

随着战场重心转向月浦和杨行,挡路的第一军也就成了松井打击的主要对象。

淞沪战场,最令人恐惧者为日军的炮弹。

如蝗虫一样,到处都是炮弹。

脚下的土地发热发烫,随便抓一把上来,都可以找到或大或小的弹头和弹片。据记载,在炮火最猛时,每秒钟就会有五六发炮弹在守军阵地上爆炸。

经过密集轰炸,第1军前面根本就没有成型的阵地工事可言,刚建起来就被炸,连修补都来不及。

最初,第1军还能不断发起反击,其主力精锐曾将部分日军封闭于屋内并以火焚烧。但到后来,由于伤亡越来越大,就只能像陈诚所教的那样,守多攻少,白天住在竹林村庄里,到晚上再出来打。

即便如此,第1军的伤亡仍然是惊人的,仅以主力第1师为例,旅长2个,伤了3个,团长4个,折了5个。

你可能会感到奇怪,怎么倒的人比实际职位还多呢,答案很简单:多出来的就是增补上来的,最后增补上来的人也挂了。

在固守一个星期之后,第1军营以下官兵伤亡率已高达百分之八十,连长除位置不固定的通信连长外,整个都换掉了,中间补充兵员更达四次之多,也就是胡宗南带来上海的老兵这时已所剩无几。

眼瞅着人马越来越少,胡宗南仍旧一声不吭,不向上级诉一句苦,只咬牙独自硬挺。

反而是顾祝同知道前线战况后,打电话通知胡宗南,让其换防。

胡宗南这才告诉对方,再不换防,明天我也要拿枪上火线顶缺去了。

我们这边打到连军长都差一点当小兵,日军那边其实也没力了。

登陆的两个张牙舞爪的老牌师团到此只能在炮火的掩护下,于白天发起一些小规模进袭,但是一到夜晚,守军又反击一拳,大家本到本,重新回到原点。

对于老蒋来说,能这个样子,已经不错了。

与南方相比,北方还要苦得多。

老蒋主力南向、“扩大沪战”的战略决策,对于战场形势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拟集中北方的中国陆空军力量都临时移到了上海,这使华北战场变得更为复杂艰难。

早在8月11日,也就是淞沪会战爆发的前两天,南口战役已经打响。

这个南口,指的是北平西北昌平的南口镇,端的是个险要所在。

“要”者,平绥铁路(北平至绥远)从此横贯而过,有道是“绥察之前门,平津之后门”,一脚跨过去,内蒙尽收眼底。

“险”者,此地为长城居庸关南侧要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当关者,汤恩伯(陆士18期)。

南口必守,老蒋早就看出来了。

那时候北平还未失陷,但铃木旅团已进军至北平东北顺义的高丽营,高丽营距离南口仅七十多里路。

铃木旅团的第一个目标首当其冲是北平,但假如拿下北平,下一个目标很可能就是南口。

要提前将这个“口”给封住。

(953)

2010-12-2308:36:02

老蒋立刻在南京召见汤恩伯,让其尽快率已驻军绥远的13军开赴南口。

我知道日军实力强劲,但无论多难,你都必须坚守南口,少则十天(一说为八天),多则半月,以等待后续援军的到来。

汤恩伯回到驻地后,即刻让自己的参谋长吴绍周去张家口拜见刘汝明,因为南口在后者的管辖范围之内。

出乎意料的是,刘汝明得知13军想要接防南口,竟然一口予以回绝,理由就是他没有接到命令。

这个命令当然不是指南京政府或者老蒋的命令。

吴绍周急了,我们是来帮你打仗的呀,日军很快就要到南口了,大战迫在眉睫!

刘汝明仍然不慌不忙,说南口问题不大,前一阵倒的确有日军骑兵来骚扰过了,可是已被击退,现在并无大规模进攻迹象。

吴参谋长既郁闷又困惑,只得先找一家旅社住下再说。

晚上,另一个人找上门来了。

这位也是参谋长,是刘汝明的参谋长,姓杨。

此人对29军内幕以及刘汝明的思想活动非常清楚。

在“七七事变”后,按照29军军长宋哲元的原计划,他是打算启动“品”字阵型来与日军对垒的:赵登禹守北平,冯治安攻丰台,张自忠定天津,刘汝明出南口。

可是刘汝明自己却没有做好“出南口”的准备。

一个人在察省呆久了,不仅原先的悍勇之气渐失,而且也打起来了坐在家里“使谋弄政”的心思。

据“蒙古军副总司令”李守信回忆,当时关东军从沈阳拨给他的武器,都不是用汽车经承德直接运来张北的,而是用火车先拖到张家口,然后李守信再派日本人驾驶汽车去接运。

这样,刘汝明自己也得了便宜,本来运给李守信一万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