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1/2)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09-10-1514:06:21

小偷被抓住,在公安到来之前就把人打死了。小偷固然该死,但这样草率就置其于死地,毕竟太过了一些,要知道,这小偷后面的家属可不是一般的人,闹起来事情就大了。

反正别人不知道,那就不如来个毁尸灭迹吧。

公正地说,中村事件的“灭迹保密”和前面万宝山事件的“力避冲突”,都反映了我们在做事方面的一个丑陋之处,那就是正大光明可以跟别人争的,我们不争,选择忍气吞声;而不那么光明正大,做事不是很符合规范的,我们却往往会选择得过且过,蒙混过关。

自然,这两个事件都和其它东北事务一样,没南京中央政府什么事,外交部就更插不上什么手。

混,不是不可以,但一定得看什么事情,什么时候,这不,再怎样“保密”,纸糊的纱窗还是会给捅破的,而且直接捅到日本人那里去了。

最初是东北屯垦军一个军官的情妇率先说出去的。

可日本人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原因很简单,这军官的情妇也是个日本人。日本女人跟日本女人咬耳朵,她就把这件事当做一件秘闻告诉了满铁(全称为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一名雇员的老婆。

所以我前面早就说过了,对于东北屯垦军而言,你根本就用不着费尽心力地派什么情报人员去侦察。那多费事啊,直接找这个军官的日本情妇不就什么都搞定了吗?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中村兄弟死得挺冤。他称得上是一个勤奋而无畏的谍报人员,但绝不是一个侦察天才,有时甚至还不如一个——

直说了吧。不如一个日本女人。

雇员从他老婆那里听到了这个消息,赶紧如获至宝地报告给了关东军特务机关处。

关东军得信后,立即要求驻沈阳总领事对此提出赔偿和道歉。

领事先生毕竟是正规外交人员,关东军提供的这一信息他也不知道到底是真是假,而且从这件事的内容上来看,又是暗杀,又是灭迹,又是保密的,蒙太奇的味道实在太浓,所以也没真放在心上,当然更未贸然向东北方面提出交涉。

自始至终,有一个人一直很兴奋,他用他那狗一样灵敏的鼻子,敏锐地觉察到,自己苦心经营两年的行动计划,即将在眼前实现。

这个人就是关东军作战主任参谋石原莞尔中佐。

在对东三省的军事侦察结束后,他和板垣便在关东军甚至军部内各搭了一个“满蒙行动”的秘密班底。

时间地点也都确定好了。

时间初定于1931年9月28日。

最初石原的设想是招一批浪人,让这帮孙子穿上东北军军服,然后对日本总领事馆和关东军驻地发动袭击,以此来挑起事端。

后来又觉得不妥。因为这样一来,牵涉人数太多,加上那些跑江湖的浪人又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人多嘴杂,难保不泄密。

这样就又回到了当年策划“皇姑屯事件”的老套路,改为极少数人在铁路上进行爆破,然后再嫁祸于人。

石原把这个爆破点选在了南满铁路柳条湖段。

因为柳条湖位于沈阳北部,距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只不过六七百米。

六七百米,也就是一里路多上一点,铁轨爆破后,关东军几个冲剌就能杀到北大营。

为了助他成事,有人还特地给石原送来了大炮。

(96)

2009-10-1514:16:19

答guhgayag兄:

抛开感情因素,我本人始终认为东北方面从上至下对中村事件的处理是失之草率的,完全没有顾及到后果。当然这仅为我一家之言,也是就事论事,可能国内任何一本正规教科书或者专家论著都不会同意。不过我愿意保留我的意见,谁教咱是草根呢,呵呵。

2009-10-1519:59:23

答guhgayag兄:

仁兄果然在此处很有研究,你说的一些事,我也是第一次听到,希能常聆兄之高见。除了你说的不上报中央为一弊外,东北整个军政系统也是很混乱的,对中村的处决,恐怕不是一个小小的副团级干部应该或能够做主的。此类史事读之常令人叹息不已,如东北不率先颓唐,则吾中华后来何至遭如许磨难乎。

2009-10-1520:02:18

作为奇才,一般都不太善于搞人际关系。石原也是如此。

但是欣赏他的人倒也不少。参谋本部军事课长永田铁山大佐(陆大23期)就是其中之一。

提起永田铁山,当年可算是一个人物。在巴登巴登泡温泉的“四人帮”里面,这位仁兄是和冈村宁次、东条英机肩并肩挨在一起吹过老牛的。

在先前樱会策动的那个“三月事件”里面,永田铁山也“重在参与”了一把。计划流产后,他便把希望放在了石原等关东军的“有为军人”身上。

1931年春天,永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