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节(1/3)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09-10-2010:04:23

就算石头扔进河里,还能泛个浪花出来呢。

情急之下,南次郎忽然想起了那位派去做思想工作的建川。

这厮是干什么吃的?他在哪里?

建川人就在沈阳。现在他酒已经醒了。

至于他昨天晚上是不是真的喝醉了酒,那谁也说不清楚。

我所知道的只是这位仁兄的老爸据说还是一位大法师,画符念咒那是伸手就来,属于搞迷信和诈骗活动的行家里手。

有了这点遗传基因,如果说他是假装醉酒,我也不会不相信。

酒醒了,就得做工作,要不然没法回去交差。

一问,原来事情已经闹完,连沈阳都被攻下来了。

正合我意。

不过为了顾及自己此行的目的和身份,建川还是假模假式地和石原拌了两句嘴,然后算是完成任务,坐上飞机回东京交差去了。

南次郎托人算是托了个王伯伯。

若榇不支持,军部支持。

就在若榇拉着他那个更没用的陆相,想劝关东军止步的时候,军部内部也召开了一个讨论相同内容的紧急会议。会议结果却大相径庭,不仅认为关东军的“军事行动是适宜的”,而且还决定向东北继续增兵。

与此同时,若榇还得到了一个更让他犯晕的消息:驻朝日军在根本未接到任何正式命令的情况下,就已跨过鸭绿红进入了东北境内。

对于这样极可能在国际上造成丢分的莽撞举动,内阁首相愣是连知会一声的面子都没能得到。

把个若榇气得直翻白眼珠,却又无可奈何。

内阁之所以不同意把东北的事情闹大,当然并不是为中国人着想,而是为他们本国考虑。

有时候,内阁和军人的关系,就好象日本家庭里的那一对对夫妻。

在外面混的可以满嘴八格牙鲁,胡吃海喝玩女人,怎么爽怎么来。

守在家里的那位却得整天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发愁。

因为那时日本境况着实不妙。

志大才疏的滨口内阁没等把日本国的一只脚从泥淖里拔出来,就出师未捷身先死了。等到若榇上来,想拔已经有心无力。

日本到底有几斤几两,只有内阁这些过日子的人才能惦得出来。

作为一个蕞尔小国,资源短缺性国家,日本无论是原材料还是粮食都无法做到自给自足,严重依赖进口。

内部已经危机重重,如果再被国际孤立,后果将极其严重:缺了粮食,没法活人;缺了原材料,没法搞工业,自然更无法驱动它的战争机器。

就算对中国这个一贫如洗的穷邻居,它也不是一无所求。

因为日本唯一的优势就是生产和出口商品,而中国是它的大客户之一。

得罪了这个大客户,你的商品再好,又卖给谁去?

在若榇看来,关东军在东北干的这些事得不偿失,无异于让日本国的另一只脚也陷入了烂泥之中。

可这些东西没法说,一说就是“软弱”和“无能”。更何况就是说了,军部和关东军也只当你是在放屁,甚至听烦了还会拔刀相向。

跟他的日本同行一样,此时老蒋也快被这个谁也料想不到的“九一八”给逼到了绝境。

(110)

2009-10-2014:10:11

这个信奉王阳明和曾国藩学说的浙江人在东瀛留过学,后来又在济南挨过日军的飞机炸弹。

论打仗,日本人可以算是自己的老师;真打起来,济南事件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几乎可以肯定是要吃败仗的。

所以,一直以来,他的对策始终是“忍辱负重”,平时最喜欢对人讲的就是:先搞定内部,等自己胳膊上有肌肉了再出去跟人扳手劲。

那段日子对老蒋来说,实在是个多事之秋。

不仅要在江西和红军作战,还要对付汪精卫的广州国民政府。

给石友三的50万打水漂之后,老汪又拉上了革命先行者的公子孙科一起干,声势逼人。

广州政府宣布南京政府为非法,开除了全部南京政府党员的党籍,同时依靠桂系力量,积极组织北伐。

伐谁?北洋政府早就倒台了,自然是伐以老蒋为首的南京政府。

南京这边也不卖帐。你讨伐我,我也讨伐你。

宁粤战争在月初就打响了,比日本人的行动还要快。

偏偏这个时候,东北就出事了。

听到日军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国内舆论已经炸开了锅。

全国下半旗并停止娱乐(上次记得好象是慈禧老人家和光绪一道过世)。各地都举行了大规模的反日示威游行,一致要求政府对日宣战,并实行对日经济绝交。

到这时候,老蒋还以为自己在群众和学生中很有影响力呢。

他跑出来说了一句“攘外必先安内”,差点就被兜头扔了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