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节(1/2)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09-10-2210:30:38

一个重要更正兼答hylzs兄:

经这么一提醒,我就出汗了,马上意识到自己又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犹如软件的“八哥”)。赶紧回头查原始出处。那是一篇谈日本对国联重要性认识的史料。我核对了一下,上面确实明明白白写的是国联调解了日俄战争,使当时的日本人对国联奉若神明。但这时候我已经知道这肯定不对了,正如hylzs兄所指出的,日俄战争在前,国联成立在后。反过来复过去研究那篇文章,我自己也乐了。原来作者的实际意思是,日俄战争是由国联发起国美国调停的!所以日本对国联分外敬畏。唉,你得加个注呀,兄弟我一不小心也被你给连累了。那天我写东西搞到深夜一二点,估计是也有些昏花了,对这个问题句竟然没细加推敲。当然也怪不着别人,毕竟人家也没问我要版权费,呵呵。

补充几点:

1、日俄战争的调停人西奥多.罗斯福(不是二战的那个)因此成功调停,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美国人——人家这个叫真材实料,奥巴马要汗颜了。

2、美国虽然是国联的发起人,却因为参议院不同意而没有加入国联。

3、虽然有这样一个失误在(我和原文作者这次都栽了,在向大家致歉的同时也觉得很没面子),但原史料的观点我是赞同的。也就是说日本在撒破脸之前,确实对国联是心存敬畏,或者说对国际法是相当尊重的。要不然,他们后来也没必要急急忙忙搞什么“满洲国”了,而且还为了应付李顿调查团还弄得鸡飞狗跳,直接占领不是比什么都省事。

4、其它包括国联调解希保争端等,已重新核对,应不致有误。

另对hylzs兄的及时提醒再次深表感谢。

2009-10-2212:36:36

口才不好不去说他了,反正大多数时候也只需要照着稿子念念。关键是他的英语发音还不过关,说的是含混不清的日式英语。各国代表和列席旁听的新闻记者有时听得一头雾水,就看到面前这个矮个日本人的嘴唇在动,却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

芳泽也知道自己英语很烂,别人听不懂。那就改说法语吧,谁知这位法语也不过关,连单词都不记得,常常讲完了一个词,又不记得下一个词是什么了,得慢慢想。可大家都在等着啊,也不能打声招呼说:谁知道这个词怎么念,提示一下。

于是他便只好在想的时候,嘴里哼哼唧唧,“嗯,这个这个……那个那个……”

有的代表听得不耐烦,甚至恨不得扔块桔子皮上去提示提示他。记者可不管这些,原文照录,第二天报纸上的芳泽发言,就变成了满篇的“嗯,这个这个……那个那个……”。

后来时间长了,芳泽在国联的讲话竟然也成了日版“韩乔生语录”,读者不拿来笑一笑都吃不下饭,也算是为报纸提升销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此刻,坐在代表位置上的芳泽哭丧着脸,他似乎已预感到自己的外交生涯已走上末路。

不过且慢。奇迹马上就要发生了。

由于不是出席会议的所有国家全体通过(日本不通过),这个决议竟然没有法律约束力!

很无厘头吧。可当年的《国联盟约》就是这么规定的。

在国联的所有缺陷之中,这一条最为人所诟病。细分析,简直就是一条超级弱智的规定。

既然要裁决,总有人要受罚,可是你让受罚的同志自己乖乖地承认:我有罪,我该死……

岂非天方夜潭。

事实证明,自我觉悟,是个最不牢靠的东东。

有人要说,现在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不是也有否决权吗?那还不一样。

不一样。

因为国联是每一个会员国都要同意,不论大国小国,强国弱国都包括在里面(当时的中国也能忝居其列,就可见一斑),而联合国却只有固定的那五位大佬。

美苏中英法,别看人少,但这就是大国一致原则。一般来说,大国都是能负,也敢负起一些国际责任的。碰到问题,只要大佬们没意见,决议就能pass,而有了这些大佬们做为担保,pass的决议也比较容易履行。

联合国的这一设置,因此被称为“安全阀”。

国联是好好先生,它要让大家都成为大佬,结果是大家都成不了大佬,导致决议通不过成了家常便饭。

后来国联办不下去,“全体通过”果然成了致命伤。

水平不高运气好。看着这个结果,芳泽破啼为笑了。

他厚着脸皮,再次要求同中国进行直接交涉,但被施肇基断然拒绝,表示只要东北领土一日被占,就绝无此可能。

保护侨民,只是日本政府为拖延从东北撤军临时找到的借口。关东军听到后,却如获至宝。

世上还有比这个更好的理由吗?

长期以来,关东军为了寻找一个寻衅闹事的借口,可以说煞费苦心,无所不用其极。石原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