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节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10-04-0714:04:49

从黄郛,到何应钦,到黄绍竑,都是一路读着中国古书过来的。从大宋朝开始,那些在北方蛮邦异族的刀口下签盟约的代表们,就一次次地被写在书上,人们指着他们的名字,骂出来的都是同样两个字:汉奸!

史有前鉴,人何以堪。

不等了,先散吧。

一个小时后,沈亦云看到了她的丈夫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寓所。

那人苦笑着对她说:(我们)可以不走了。

黄郛在给他的义弟老蒋的电报中,用了这样八个字描述当时自己的心情:兄泪内流,兄胆如裂。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徐祖贻那边仍然杳无音信,何应钦的心情越来越紧张,担心他这一去真的凶多吉少,遂决定做好两手准备,召集北平附近的军事将领,再开一次紧急会议。

早上8点,何应钦一个电话打到驻顺义牛栏山的傅作义35军那里,要他到北平来开紧急军事会议。但是傅作义说日军正在发动进攻,他没有办法脱身,只能派他的参谋长代往。

此时的何应钦无论如何不会想到,在牛栏山阵地前,中日两军早已打得难分难解!

早在徐祖贻还没有随永津出发之前,趁着天还未亮,铃木旅团和川原旅团就向牛栏山阵地发起了猛攻。

从南天门战役以来,弘前师团的打法已形成其固有的一种“特色套路”:夜袭,趁对手精神意志极度涣散的时候,攻敌以不备;炮击,把你的阵地工事全部“地毯式”扫一遍,尽可能消除前进障碍;最后,坦克掩护,步兵随后,他打得着你,你打不着他。

在这种近乎完全不讲理的打法面前,连刘戡那样强悍的德械部队都垮下来了,一般部队更不在话下。

可是傅作义35军并不是一般部队。

历史上的晋绥军,素以善守著称,这个名气可不是随随便便得来的,那是一刀一枪在实战中杀出来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即为傅作义。

西北军的“呆子”刘汝明也能守,不过他主要靠的是中国农民式的小聪明和大刀队的勇猛,遇到过硬的仗,他还是守不住的,那时候只能比谁跑得更快了,所以有人说他打的都是“滑头仗”。傅作义则不同,他本身军事天赋就极高,又有在保定军校受过的教育打底子,加上为人还比较谦虚谨慎,肯沉下心来进行钻研,因此防守比较讲“科学”,也更经得住考验。著名的涿州之战就是例子。

那还是在二次北伐的时候,当时傅作义带了一个师万把人,单兵突进,一举占领了北京西南的涿州。这在军事学上本来是一个出奇制胜的锁喉招数,既能切断奉军的南北联系,又可以直接威胁京津。无奈其他北伐部队不能配合,竟然都被张作霖打退了,这样一来,反而把傅作义自己逼入了绝境。

张作霖调动重兵,在外面围了一重又一重,原以为城里的人一无援兵,二无供给,应该支持不了多久,谁知道傅作义特别能熬,一熬就是一百多天,奉军愣是攻不进去。最后还是阎锡山认为守无意义,授意他停战议和,涿州之战才得以结束。

从此之后,大家都知道了,不管你有多大的能耐,如果一定要进攻,最好还是离这位姓傅的远点,因为他的那张盾轻易是戳不破的。

(534)

本站7x24小时不间断超速小说更新,请牢记经典址:[拼音第一个字母]手机看小说:【经典小说】,x小说下载请到小说信息页,请点上面的“返回书页”!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