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节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10-04-1314:29:41

他原本跟打仗扯不上边,长城抗战打响时他尚在莫干山上,所谓“山居六载不问世事”,等到仗都快打输了,他才临时救急,能做的也只是“凭三寸口,以理智论述利害”,之所以“舍一己之清闲,尽个人之绵力”,是希望能签一个稍稍对中国人有利的城下之盟。

有言论称黄郛是奔着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才北上的。他只能报之以一笑,坦承自己“上无父母,下无子嗣”,除国家观念外,绝无半点政治欲望或升官发财的念头。

置身于种种非议之中,沈亦云也不无怨尤地说,以言政策(外交政策),这本该是政府,或者说是外交部的事,以言责任,那得算在北平军分会头上——军人打仗打输了才谈得上责任二字,而她的丈夫,只不过是与政府互为“表里”,一唱一和,以分担国家责任罢了。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6月17日,北平政整会正式成立,黄郛就职。由于新闻记者均不得进入会场,因此消息未见诸任何报端。

搞得这么神秘,是因为当天政整会在商定一个重要的议题,那就是如何处理冯玉祥刚刚提出的几条意见。

中原大战,冯玉祥和阎锡山可称得上是“道同命不同”,一起反蒋又一起落败,但老阎有得混,老冯却没得混了。

原因是老阎预先就做了保本的打算,山西这个地盘基本上是保住了。虽然傅作义、商震等军队强人都借机谋求自立,但党政军的一套班子总体上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而且仍然唯他阎锡山一人马首是瞻。

老冯呢,陕西老家没了,就是等到他重新当上“中央委员”后,也依旧没有能恢复往昔的荣光。

怪也怪老冯以前做家长时,实在太过严厉。老西北军被打散后,原先的很多弟子都躲着他,自立门户的自立门户,跑单帮的跑单帮,没人再愿意跟着他干了。

不过我们曾经说过,对于中国军人来说,抗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这个机遇,冯玉祥也看到了。

老冯是从老北洋时代过来的,同段祺瑞、吴佩孚等人一样,你可以指摘他身上任何一个缺点,但惟独精忠报国这一条不能不信服。

一个从小听着岳飞全传过来的人,民族道义那是一定要讲的,鬼子也是一定要打的,在这方面,冯玉祥和他的那帮29军弟子一样,容不得半点含糊。

早在孙科主政南京时,为了给自己的政府加重砝码,广邀革命元老进京议事。在他的盛邀之下,老冯便从泰山来到了京城。“一二八”淞沪会战打响后,老冯热血沸腾,当即在军委会上提了一个议案,要求“派兵收复东北失地”。这一议案当然是好,孙科大笔一挥,予以通过。可惜此类议案提的人太多了,通过的也太多了,但从未有过一点实际操作的可能性。

等到孙科下台,蒋汪执政,老冯只要一看到老蒋这个昔日的政敌在上面指手划脚就来气,遂称病离京——对于失去兵权的人来说,生病是用不着装的,只要打声招呼就行了,没人拦你。

谁知回到泰山后,原先的“读书环境”却没了。

(552)

本站7x24小时不间断超速小说更新,请牢记经典址:[拼音第一个字母]手机看小说:【经典小说】,x小说下载请到小说信息页,请点上面的“返回书页”!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