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节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10-04-2219:40:02

此时正值第五次反“围剿”进入关键时期,经数月厮杀,红军终未能突破碉堡封锁线,不得不转入阵地防御。老蒋判断,19路军既然已和红军有协定,后者肯定会趁势进行大举反攻。到时候,如果南方的两广,北方的阎冯,旧仇新怨,大家都一窝蜂上来的话,其规模甚至超过当年的中原大战,纵使他老蒋生出三头六臂也难以招架。

不过最让他害怕的场景并没有发生。

没错,两广确实与老蒋不对头,但这种矛盾再深,在他们看来,还算是人民内部的矛盾。陈济棠打政治牌,靠胡汉民,胡汉民是党国元老,他还认为老蒋不是国民党的正宗,是“叛徒”呢。广东的李白也差不多,平时都以“中山信徒”自居。你现在连党国旗都不要了,那让这帮人以后还靠什么混?所以陈济棠不仅不愿意合作,反过来还撒毁了原先同福建的盟约,对边境进行封锁,乃至令蔡廷锴发出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感慨。

其他人的情况都差不多。实际上,闽变从初起到结束,都未有一省通电支持,连一向对19路军呵护有加的华侨这次都少有人呼应声援。

红军方面,继忽视蔡廷锴主动要求联合反蒋抗日的要求后,本来还可以迎来打破“围剿”的第二次机会。

当时已经靠边站的**就提出了最让老蒋发怵的大反攻建议,他主张红军主力应抓住机会,向无堡垒阵地的浙江突进,将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并借此对南京政府的核心要地形成威胁。

然而那个负责军事的李德实在有够烂。他在把握战机和运筹帷幄方面,跟我们主席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开始是不动(“江西红军亦无反攻迹象”),后来动了,却是把红军主力从东线调到西线,在无重武器配合的条件下,继续去啃那些个乌龟壳一样的碉堡。

本来已几乎被逼得无路可走的老蒋绝处逢生,意识到形势并没有自己预想的那么严重,遂大松了口气,并下断语:敌人(指福建政府和19路军)孤立无援,闽变不足平矣。

陈铭枢的运气实在很差,他的所有算计由于缺乏事前认真的准备,使“谋定而后动”变成了“先动而后谋”,结果美好的设想跟现实一碰撞,全部倒了过来。

既然你们都不出手,老蒋就得以出手了。他从江西战场上一下子抽出10个师,其中相当一部分为中央军精锐,张治中、卫立煌、蒋鼎文哪个都不是好惹的。最后老蒋为了毕其功于一役,甚至把在淞沪会战中跟19路军并肩打过仗,尚担负着警卫京师之责的两个近卫师都调了过来。

相比之下,19路军反而缺兵少将。他们到福建后,虽然主力已扩充为4个师,加上收编的其它地方杂牌,总兵力达到了7万多,但较为分散,加上广东的陈济棠翻了脸,已无后方之区分,只得四面设防,兵力看上去更为薄弱。

重压之下,其弊病也一一暴露出来。

(580)

本站7x24小时不间断超速小说更新,请牢记经典址:[拼音第一个字母]手机看小说:【经典小说】,x小说下载请到小说信息页,请点上面的“返回书页”!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