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节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10-07-0908:48:07

应该说,老蒋没有像他老婆说的那样,马上就跑,而是执意作“临行话别”,并在话里暗示要把西北交给张杨,对稳住杨虎城多多少少是起到一点作用的。

此时如果后者突然翻脸,把兵派到机场,阻止飞机起飞不是没有时间。

在回去的路上,杨免不了要说几句:你为什么不跟我商量一下,就做出这么大的决定,“周先生”知道这件事吗?

张学良则是一脸无奈:今天不走不行啦,你也看到了,我们下面还有这么多人不同意释蒋。夜长梦多,不知道会出什么大乱子呢。

让杨虎城更感郁闷的一件事发生了。

张学良说他要亲自送蒋进京。

不会吧,我们肯送佛已经不错了,你干嘛一定要送到西天呢。

但张学良决心已定,他当即写下手令交给杨虎城,言称自己不在,东北军即由其一体指挥。

如此一来,杨虎城也无话可说了,只得眼睁睁地望着他离去。

对张学良要送他进京的事,老蒋起初也是不同意,“再三阻之”。

倒不是不乐意张学良陪送,能和东北军的首领在一起,这一路上的安全系数无疑要大得多。他所顾虑的是张学良手下的那些将领,一旦没有少帅镇在这里,“无人统率”,会不会继续“乱来”。

听张学良说已交杨虎城安顿,心下稍安,于是一齐上路。

等到“三位一体”中的另外一个——周恩来闻讯赶到机场时,飞机早已远去。

周公黯然神伤,仰天长叹:何必摆队相送,还要负荆请罪呢,你会吃亏的。

在获悉张学良亲送老蒋赴京后,东北军幕僚始而“谔然大哗”,继而垂头丧气。有人甚至愤而说出了“竖子不足与谋”这样的话。

谋臣尚且如此,将官就更不用说了,军内一片沮丧。

历史听到了叹息和怨言。

然而如果我们愿意从张学良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就会知道“负荆请罪”并非完全出于其一时之冲动。

当时国内外舆论对西安事变大多不予认同,对张杨更是群起而攻之,这一点张学良虽人在西安,却时时刻刻能够感受得到,并背负了很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加上扣蒋放蒋又争执这么长时间,外界对张杨恶感更甚,在二人发动西安事变的动机上不会不进行质疑,张学良确实有表白自己的必要。

但表白,不一定要亲自送蒋。

其实西安事变的解决要说复杂也复杂,要说简单却也十分简单,就取决于对蒋的两个态度:杀还是放。

杀,最容易,一了百了。但一场全国性的大内战是避免不了的,而张杨必成众矢之的,到时免不了会形成“天下共讨之”的局面。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也违背张杨当初发动西安事变的初衷。

放,最困难,而怎么放,更是见仁见智,很难说哪种方式最合适。

张学良的做法,实际是要么不放,要放就放彻底,把丢失的感情全部弥补过来。

(766)

2010-07-0908:55:33

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又到奔命的季节了,近段看来只能每日更新一次,而且时间还不能固定,不然自己就得直接倒地上了,呵,希谅。

本站7x24小时不间断超速小说更新,请牢记经典址:[拼音第一个字母]手机看小说:【经典小说】,x小说下载请到小说信息页,请点上面的“返回书页”!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