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节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10-07-1512:16:14

归根结底,王以哲、何柱国,包括于学忠、缪澄流这些东北军中的“老派”,并没有多少吃苦受累的思想准备,西北乃贫瘠所在,能换个地儿当然是再好不过了。

少帅在,只能听少帅的,少帅不在,由他们自己选,自然只会选择南移。

与此相反,周恩来向杨虎城建议,如果要和平解决,应接受甲案,坚拒乙案。

那样的话,东北军据甘肃,红军和第17路军驻陕西,三方仍团结在西北,不致被对方各个击破。

尽管老蒋的“甲乙两案”均有将红军置之一边,借以孤立的用意,但这并没有能够削弱红军在“三位一体”架构中的份量。周公一言既出,三方很快达成共识:接受甲案,但在这之前必须再作一次释张的尝试。

双方都到了接近摊牌的时候。老蒋一只手伸出橄榄枝,诱迫西安接受两案,另一只手也握起了大棒。

他把时任军政部次长的陈诚派上场,由后者主持东路军事,随时准备指挥陆空两军对西安发动猛袭。

有了这两手,他就不会再让步了。

当他在溪口老家接见来自西安的两位特使时,那语气已是相当的不耐。

两位特使分别代表两支军队:东北军和第17路军。一见面,两人就异口同声地提出释张请求。

老蒋没有说他不想放人,而是推说那人不想回家。

“张汉卿”再三向我表示过了,要跟着我“读书学习”,暂时不想回西安,既然他自己有这个觉悟,你们怎么能强迫他呢?

这时候的老蒋俨然就成了管教学龄儿童的家长了。

接着,他又严厉正告对方:两案你们必须选一个,这是不能跟我还价的。如果要战,我几天就能解决问题。

两特使终席未敢发一言以对。

鉴于老蒋的态度再次转向强硬,西安方面包括东北军官兵在内都反响很大。许多人主张,如果老蒋还是摆这样一个臭脸出来,始终不肯释张,那就不能急于接受两案。

东北军中负责的王以哲察觉到军人的这种情绪后,赶紧把军官们召集到一起,叮嘱大家忍辱负重,先解决事变,再设法救张。

有人说,那少帅要是不回来,东北军谁主持呢?

王以哲一拍胸脯:大家不要急,虽然“副司令”暂时回不来,但这里还有我可以负责。

千不该,万不该,这时候你充什么老大。

“少壮派”一听,马上就不乐意了,什么,你能跟“副司令”相提并论吗?

算看出来了,原来这些货始终不肯去救我们的少帅,是打着“彼可取而代之”这样的龌龊心思啊。

既然自己的头靠不住,那就到外面去搬援兵。

当晚,“少壮派”50多名青年军官就去找周恩来,提出先释张再撤兵。

周公的想法跟张学良基本一致,认为只要“三位一体”能坚持撑下去不分裂,少帅迟早是可以恢复自由身的。如果前线真的交火打起来,那老蒋就更不会轻易放人了。

然而此时的“少壮派”在激动情绪的支配下,已难以保持起码的理智。他们又哭又闹,给周公耍起了小孩子脾气——

你们红军要是不帮我们打仗,没什么好说的,“三位一体”现在就可以宣告破裂。

“少壮派”的领军人物孙铭九更是跪倒在地,眼泪鼻涕一大把,看那样子,对方要是不答应,他就打算在地上跪着再也不起来了。

周恩来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772)

本站7x24小时不间断超速小说更新,请牢记经典址:[拼音第一个字母]手机看小说:【经典小说】,x小说下载请到小说信息页,请点上面的“返回书页”!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