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6节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10-10-2909:20:30

南苑原来是29军军部所在地,但在宋哲元本人到北平后,军部也随之移了过去,这里由副军长佟麟阁临时负责。

在南苑之战爆发的前一天,宋哲元已把赵登禹叫到北平。但是他对南苑不放心,所以临时改变了以赵登禹守北平的想法,决定以冯治安守北平,赵登禹守南苑。

赵登禹随即被任命为南苑方面的临时总指挥,骑兵师长郑大章为副总指挥。

之所以如此安排,还是因为赵郑二人都有各自掌握的部队,佟麟阁虽身为副军长,但手下没兵,你让他指挥谁去。

赵登禹星夜赶至南苑。

当时,由于没有料到日军会提前行动,赵登禹虽然自己到了南苑,他在河间防区的主力部队却还在路上。

其时的南苑,共有4个步兵团和1个骑兵团,主力为张自忠师所部,该师的一个旅长董升堂当时也在南苑。

董升堂看到赵登禹来了,以为可以完成接防了,就要把部队调走。倒是赵登禹多了个心眼,坚持自己的部队未到达之前,董升堂不能走。

于是大家就都留了下来。谁也没想到,日军会集中优势兵力,突然发动袭击。

此时的南苑守军处境相当险恶,他们的对手是朝鲜龙山师团和步兵旅团,在实力上,双方差距很大。

幸好,赵登禹师此时正有2个团在往南苑急赶,一旦到达,是有可能解南苑之困的。

不早不晚,一个汉奸突然跑出来坏了大事,他向日本人泄露了这一重大军事机密。

汉奸也有汉奸的类别。我们前面讲到过一个殷汝耕,那是一个纯政客型的汉奸,现在的这位叫潘毓桂,是一个政客和文人杂交的汉奸。

这厮据说是李香兰的义父。对于李香兰本人,说句老实话,我倒并无多少恶感。人家虽然起了个中国名字,但说来说去还是日本人,胳膊肘不会往外拐,总是会向着她的母国说话或做事的,毕竟两国相争,还各为其主呢。

可她的这位“义父”却是地道的中国人。此辈虽说也爱附庸风雅,骨子里却俗不可耐,他哪里能领会我们传统文化的真谛,又哪里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忠孝仁义”。

但有一点他大概是知道的,就是如果投靠了日本人,他自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潘毓桂不是第一天“亲日”的,宋哲元当然也知道这一点,但仍旧任命他为政委会政训处长。

有一部分原因,是宋潘两家的关系比较特殊,可以说,他们自父辈起就有交情,是世交。

清末的时候,潘老爸是知府,宋老爸则是潘知府手下的一个幕僚。到了民国,风水轮流转,宋成了比知府还大的“华北王”,而潘反变成了一个摇鹅毛扇的帮闲文人。

可是宋哲元也不是一般的人,他不会为这一点点“世交”就坏了大事,因此他让潘作官,与授官给其他那些大大小小的“亲日派”并无不同,就是两个字:利用。

所谓政委会政训处长,不过是一个虚职,是进不了29军权力中枢的。

何基沣熟知29军的种种内幕,他就说,宋哲元对“亲日派”,是既不倚重他们,又不得罪他们,而是用“羁縻笼络的办法”,给个官做做,以防止他们捣乱而已。

到了后来,这姓潘的汉奸嘴脸越来越明显,竟然暗地里替日本人给宋哲元献上了“冀察自治方案”。如此,宋哲元就再也容不得他了,索性连那个“政训处长”也给他免了。

在被宋哲元赶出门后,潘毓桂又找到了另外一个靠山,那就是看上去可以跟宋哲元“分庭抗礼”的张自忠。

张自忠七个把兄弟,潘毓桂赫然在列。

显然,像军队调动这样重大的军事情报,潘毓桂是不可能再从宋哲元那里直接拿到了。

那么他是如何得到的呢,后来者大多语焉不详。

(867)

本站7x24小时不间断超速小说更新,请牢记经典址:[拼音第一个字母]手机看小说:【经典小说】,x小说下载请到小说信息页,请点上面的“返回书页”!
本章已完成!